近日,又一个外国人登上了微博热搜!
继外国小伙伴用中文给电影《哈利·波特》配音之后,外国大叔也来一波骚操作。
他自己做了一只北京烤鸭!
而且他的手法还非常专业!
不仅用陈皮、老抽、米酒、桂皮、八角、大蒜、大葱、生姜等十几种佐料来腌制鸭子,还专门在野外搭个大烤炉炭火烤制,出炉的烤鸭色泽红润,外皮酥脆流油……
大叔甚至还完成了吃烤鸭过程中最具仪式感的环节——片鸭子,这刀的倾斜角度可是相当到位。
这神操作把中国网友都看愣了:我一个中国人都没在家烤过鸭子!
中华美食博大精深,举世闻名,现在的外国人对“中国菜”的认识,早已经超越了包饺子吃面条、“左宗棠鸡”和“酸甜肉”的水平。
“脑花温柔地沉浸在香油和蒜蓉当中……最后,我心一横、眼一闭,张口就吃了。那口感像奶冻,柔软绵密,又有很丰富的层次,真是危险的诱惑。”
你相信吗?这样细腻的对“脑花”的描述,竟然出自一个英国人之口?
1994年,英国女子扶霞·邓洛普拿着英国文化协会的奖学金补助,前往中国四川大学就读一年,从那时候起她就爱上了川菜,之后又在四川烹饪学校,花三个月进行专业厨师训练,进一步了解中国烹饪及中国饮食文化。
经过快20年的研究,她写了三部关于中国菜的著作:《四川烹饪》《湘菜谱》《鱼翅与花椒》。其中《鱼翅与花椒》不仅是关于中国菜的故事,也是舌尖上的“寻路中国”,在中国大火了一把。
(视频截图)
不仅如此,扶霞还吃出了不同地方菜的不同气质:川菜的辣带着一丝丝甜,就像悠闲的四川人,总是带着甜甜的体贴;湘菜直接又毫无妥协余地;扬州菜则是太平盛世的食物,温暖而抚慰人心……
美国“吃货搭档”豪伊·索思沃思和雷格·马察则对中国街头美食情有独钟。
早在1996年,豪伊·索思沃思从纽约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到辽宁沈阳一所学校教书。用他的话说,遍布中国街头的美食一下子迷住了他,那一年他简直是在“吃”中度过,“吃”成了正业,教书倒成了“课间休息”!
在之后的十几年里,豪伊和雷格多次往返中国,走遍北京、西安、成都、扬州、苏州等地,吃过无数种美食,然后从中挑出100种“精品”,出版成书,向英文世界推荐。
“棒棒鸡”、生煎包子、灌汤包、胡辣汤、鸡翅包饭、煎蛋锅盔……这些都是豪伊的良心推荐!
他还保证,入选的小吃自己都吃过,才会推荐。
这对搭档从2010年起开始制作视频节目,将自己在中国的美食之旅记录下来,推荐给更多人。
意大利前外交官员张卢卡,已经不满足于“网红”推荐,他直接辞掉工作,创办自己的品牌,希望向老外推广中餐。
张卢卡曾在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毕业时他发挥学霸功力,顺利考入意大利驻重庆总领馆,担任商务处负责人。
(视频截图)
张卢卡爱重庆的美食,也爱中国的地道风味。在研究中国美食的过程中,张卢卡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国外,我们时常能看见意大利的番茄酱、美国的辣椒酱、日本的纳豆酱、韩国的泡菜酱等,欧美各国的调味酱琳琅满目,却很少看见中国调味酱的影子。
张卢卡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要做出有重庆味、中国味的调味酱,销往国外。为了把自己的中国美食事业做大做强,他不惜放弃3年多的外交官员生涯,创办自己的公司,专门研制中国调味料。
他还把中国酱料按地名命名,四川酱是郫县豆瓣味,重庆酱是麻辣味,还有黑胡椒菌菇味的云南酱,番茄酸辣味的西安酱……根据各地特色推出酱料,强化地域辨识度,保存各地的饮食文化基因,让外国人更能记住中国味道。
他知道世界对中餐的了解尚浅,甚至存在严重的偏差,他希望向老外推广正宗中餐。
这么多年来,外国人对中餐的了解,从初级了解,并试图颤颤巍巍的学习拿筷子,到高级研究,做出正宗中餐,吃出水平,吃出气质。
中华美食走出去的每一步都不容易,快在后台留言,把你喜欢吃的美食告诉大家吧!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王嘉怡
编辑:张天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