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抓“六保”促“六稳” 改革创新成效显现
2020-07-19 14:59:01 字号: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今年以来,一揽子改革创新举措的实施与落地,正转换成实实在在的复苏推动力,让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活力。

  7月16日,中国经济的“半年报”公布:上半年,我国经济先降后升,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至3.2%,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恢复到季度的正增长。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也成为全球经济艰难重启中的一抹亮色。

  来之不易的成绩背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一系列改革举措振奋人心。

  下好改革先手棋,习近平总书记多场合多次指明改革的重要作用。“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总书记在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再次强调,要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多位行业专家、企业家在采访中表示,面对国际国内复杂严峻的形势,做好“六稳”“六保”工作需要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找准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发展添动力增活力,持续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向改革要动力

  市场化改革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今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就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方向、任务和举措。

  “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要以市场化改革为核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德勇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各项具体改革举措,其背后清晰的逻辑就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改革继续深化,在国务院5月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也指出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其中,“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项得到详细说明。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自然垄断行业改革,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等,都成为改革的应有之义。

  在《意见》指引下,多个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国企拉开改革新格局。

  在黑龙江,6月国务院国资委与黑龙江省政府签约了超3185亿元的合作项目,包括重型高端复杂锻件制造技术变革性创新能力建设项目、5G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北方区域总部等,为黑龙江省带来了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项目。

  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唐复平表示,“双方的央地合作项目将中央企业的技术优势、产业优势与地方的资源优势有效结合,着力培育经济新动能、战略新优势。”

  在山东,6月双星集团以增资扩股同步股权转让方式引入三家战略投资者和"职工持股平台";7月山东省宣布山东能源与兖矿集团联合重组方案、山东高速与齐鲁交通集团联合重组方案。

  在宁夏,宁夏国资委针对宁夏旅投、宁夏农投、宁夏建投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无偿划转相关资产的方式理顺明晰企业产权关系、整合相关资源……

  “下半年混合所有制改革会加快,国企改革的经验会进一步推广。”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向记者表示,一系列市场化方法可以有效增强企业活力。

  向改革要活力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我国有上亿户市场主体,其中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受全球疫情冲击,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

  保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已成为当务之急。对此,国家出台了减税降费、减免租金、贴息补助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为企业纾困。

  “保市场主体需要区分短期救助与长期改革之间的关系。”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刘哲向人民网记者表示,规模性政策是缓解对冲阶段性影响的必要手段,而利用好改革则能够为经济注入中长期的活力。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银温泉进一步建议,要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竞争政策实施机制,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快实施“非禁即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提升市场准入便利化水平。

  围绕“放管服”,各地也在上半年纷纷出台改革举措,为企业排忧解难。

  在浙江,金华市开启“1窗受理、0材料、0上门、0次跑、0成本”的“10000”服务模式,公用事业报装总用时从73个工作日减少到5个工作日,报装环节从24个缩减到4个,报装材料从21项精减到3项,全年预计可为投资者节省成本约1.5亿元。

  在福建,漳州市一个总投资6亿元的项目,政府在落实服务企业“五个一”的工作要求下,仅用18天便完成了考察签约,195天实现落地投产。

  在海南,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打好保市场主体“组合拳”,出台了《疫情防控期间服务企业及加强市场监管的十条措施》,从优化营商环境、优化监管方式、规范市场经营行为三个方面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针对市场经营者对市场准入环节的改革需求,国家发改委和相关研究机构深入地方调研,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制度。

  7月,北京市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优质的准入服务;江苏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公用事业等领域,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空间,深入推进“证照分离”,精简涉企经营许可事项,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特定领域外,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不作为企业登记的前置条件;安徽省安庆市不断优化市场主体准入环境,到6月企业注册资本(金)合计达6249.9亿元,同比增长18.22%,市场主体快速增长……

  “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越是严峻,越要千方百计优化营商环境。”国务院研究室党组书记、主任黄守宏认为,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其优劣直接影响市场主体的兴衰、生产要素的聚散、发展动力的强弱,随着我国“放管服”改革推进,营商环境明显改善,使市场主体活力明显增强。

  向改革要信心

  优化市场生态环境强大韧性带来信心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6.3%,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13.6%;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2%、21.8%。在疫情防控期间,智能制造、无人配送、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

  “可以看到,发展动能正在转换。”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严鹏程在7月1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疫情在对一些行业企业造成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加快推进了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产业的发展,孕育了不少新产业和新业态,催生了一批新生企业。

  “比如在线教育、网上办公、远程问诊等行业都实现了快速扩张。疫情也倒逼很多企业主动应变求变,顺势而为推进转型升级,同时促使我们加快补齐一些行业领域的短板弱项。”严鹏程说。

  改革,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创新。日前,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会议专门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在改革政策推动下,前不久,北京元芯碳基集成电路研究院彭练矛院士团队在碳纳米管集成电路批量化制备方面取得关键突破。这一成果有望生产出性能优、功耗低的芯片,使碳基半导体向规模化、工业化继续迈进。

  根据工信部数据,目前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超500家,具有一定区域、行业影响力的平台70多家,工业互联网发展全面进入加速阶段。“5G信号全覆盖,11种300余台智能机器人流水作业,80%是我们自主研发生产,产品不良率降低了80%多。”青岛双星副总经理周士峰表示,受疫情影响,轮胎行业市场受到一定程度的困扰,但青岛双星轮胎得益于工业互联网改造,复工后迅速达到满负荷状态,订单不降反增。

  “创新为每个个体都提供了发展与跨越阶层的机会,这也体现了出我国市场竞争环境的公平性。”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研究会副主任徐洪才向人民网记者表示,无论是《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还是《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都提出保障市场公平竞争,国企改革领域也愈加重视让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

  “我国市场信心在恢复。”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委新闻发言人袁达在1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分析,随着各项政策持续发力,经济循环逐步恢复,市场主体信心稳步回暖。

  “3月份以来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4个月保持在临界点以上。”袁达说,这充分说明市场主体看好中国经济下步发展,经济企稳回升态势存在微观基础支撑。

  系列稿件:

  “六稳”“六保”看数据:主要指标改善 中国经济稳步复苏预期向好

来源:人民网

作者:王醒

编辑:高芹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