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10余省市冷链食品检出核酸阳性!如何确保冷链不掉链?
2020-11-15 19:17:17 字号:

10余省市冷链食品检出核酸阳性!如何确保冷链不掉链?

近几个月,北京、辽宁、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广东、陕西、江苏等10余省市,都曾在进口冷链食品或包装物上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进口冷链食品频频被发现核酸检测呈阳性,成为个别地区疫情反复的主要原因,这些案例无时无刻不在警示着:面对全球疫情扩散蔓延导致境外输入性风险显著增加的新形势,外防输入必须在“严”字上下功夫,严把各个关口,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冷链食品为何成为病毒的“潜伏地”?我国对进口冷链食品的需求量究竟有多大?针对其潜在风险,各部门应该如何科学防控?

微信图片_20201115173310.jpg

10余省份曾检出进口冷链核酸阳性

11月7日,天津市通报经滨海新区东疆保税港区从德国进口的冷冻猪前肘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弱阳性。11月12日上午,天津市津南区疾控中心在金福临冷冻批发市场一冷库排查发现1份混检样品核酸检测呈阳性。前一日,静海区在一水产批发店发现1份外包装阳性的进口大比目鱼,经溯源同样出自这里。

时间回溯至前几个月,6月11日,北京在连续56天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后,再次出现本地病例,感染“源头”被锁定为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北京市疾控中心、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后来联合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北京新发地疫情病毒起源于冰鲜三文鱼所在的海鲜区域。

7月3日,大连海关从装载厄瓜多尔生产的冻南美白虾集装箱内壁一个样本及虾的三个外包装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7月22日起,陆续通报大连凯洋世界海鲜股份有限公司海产品加工车间的工作人员感染新冠病毒。疫情特征提示,冷冻海鲜产品的加工处理工作场所有利于新冠病毒传播。

9月下旬,青岛港疫情显现。24日,两名冷链产品装卸工在“应检尽检”人员检测中,被确诊为无症状感染者。之后的疫情溯源,从搬运的进口冷冻鳕鱼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测分离到活病毒,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链物品为载体具备远距离跨境输入的可能”。

微信图片_20201115173210.jpg

疫情之下冷链物流伴随潜在的感染风险

近年来,中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进口食品量增长迅速。11月7日,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发布《2020年中国进口食品行业报告》指出,2019年中国进口食品金额高达908.1亿美元,同比增长23.4%,来源地达189个。前五大食品进口来源地分别是新西兰、澳大利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前三大口岸分别是上海口岸、天津口岸、深圳口岸。

报告称,尽管当前新冠疫情使国际交往受到了很大影响,但预计2020年进口食品仍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在众多进口食品中,包括生鲜在内的相当一部分品类高度依赖冷链物流。疫情之下,与冷链物流相伴而来的是潜在的感染风险。吴尊友表示,即使是普通的冷链运输,病毒也可存活好几周。如果是在新冠疫情高发地区污染的物品,包括食品或外包装,经过冷链运输,可以把病毒带到非疫区,从而引起接触传播。

481edcfd373a81d527880781539e4dc8_512391892147630080.png

全国海关加大进口冷链食品检疫力度

11月12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毕克新表示,全国海关进一步加大了进口冷链食品的检疫力度。

一是进一步强化源头管控,与有冷链食品输华贸易的全部109个国家的主管部门进行了沟通磋商。二是暂停出现员工聚集性感染企业的产品输华,涉及20个国家99家生产企业。三是加强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风险监测。四是检出阳性后实施紧急预防性措施。

根据有关规定,输华冷链食品或其包装前2次被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海关暂停接受该企业产品进口申报1周,被检出3次及以上的,暂停接受进口申报4周。

根据进口冷链食品物流特点,在完成新冠病毒检测采样工作后,分别在口岸查验、交通运输、掏箱入库、批发零售等环节,在其首次与我境内人员接触前都应实施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

冷链食品不能“一刀切”全面禁止

那么,是否应该像个别声音呼吁的那样,“一刀切”全面停止进口冷链食品呢?业界人士认为,就目前而言,这是“因噎废食、并不现实”。

有专家指出,中国需要大量的进口产品弥补国内供应的不足;无论是海关还是其他部门,都已经部署了严格的查验、消毒以及管控的手段。海关总署在近期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国海关进一步加大了进口冷链食品的检疫力度。共抽样检测样本873475个,检出核酸阳性结果13个,暴露出来的问题货品,占整体货品比例是相当小的部分。

而对很多人担心的冷链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天津市卫健委就安全食用冷链食品提出建议。

1、选购冷链食品方面

要去正规超市或市场选购冷链食品,要关注食品产地、来源、进口食品检疫等相关信息,不要采购没有明确来源信息的冷链食品。

选购冷链食品时应正确佩戴口罩,避免徒手接触食品表面,建议使用一次性手套挑选冷冻冰鲜食品。购物后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洗双手。

2、清洗加工方面

厨房要保持通风,建议对厨房的台面和其他物体表面经常清洁并擦拭消毒、餐炊具要经常高温消毒处理。

3、烹调食用方面

要做到生熟分开,处理冷冻冰鲜食品所用的容器、刀具和砧板等器具应单独放置,要及时清洗、消毒,避免与处理直接入口食物的器具混用,避免交叉污染。

如何应对进口冷链食品潜藏的疫情传播风险?

综合各地出台的相关疫情防控指导意见可以发现,与冷链物流相关的重点环节、重点场所成为共同的关注点。尤其是对加工企业和冷库、农批商超、餐饮服务等重点场所,各地及时加强常态化疫情监测和风险预警。专家提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加工环节和包装环节要特别注意原材料的消毒、检疫。运输、贮存过程中,冷库、车辆及工具都不得大意。销售过程中,集贸市场、零售企业要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和登记制度,从事食品批发的经营单位要严格落实销货登记制度,同时注意及时消毒。

防患于未然,检测是关键。吴尊友提示,“要做好三项检测工作,一是对进口的产品及外包装进行抽样检测;二是对冷链经营产业的工作环境定期采样检测污染情况;三是对冷链从业人员开展不少于每周一次的核酸筛查,及时发现疫情,及时扑灭疫情。”(红网综合)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刘经纶

编辑:廖浩宇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