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由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北京大学主办,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教育部社科司、中国青年报社承办,中国青年网、新浪微博协办的“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活动中,中国青年报社发布了《大学生心目中的思政课》调查报告,通过一定规模样本的调研和科学分析,结果表明:当代在校大学生思想积极、自觉维护主流价值观;青年学子总体上对思政课评价更为积极,思政课的价值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可和理解;受访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有着非常高的认同。这些调查的主要结论,与本人作为一线思政课教师的主观感受较为一致。
思政课更加得到学生欢迎,思政课建设确实取得了很大实效。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思政课解答人生困惑、加深国情社情及党的理论学习、寻找信仰、确定人生选择这几种意义的认可度逐年增高,这充分说明思政课愈发成为青年人思想引领的重要力量。
学生对思政课的整体评价较高,对课程本身的评价更加积极、正向。此项调研涉及的各个维度平均分均在4.2分以上(总分为5分为)。其中,受访大学生对“思政课让我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思政课有助于我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的提高”得分最高,均达4.41分。“思政教师的教学水平”“思政课让我了解党的相关理论与历史”满意度紧随其后。受访学生对思政课平均评分为4.345分。结合“大学生如何看待思政课作用”的问题,受访大学生认为思政课有“解决人生困惑、回答学生的真问题”的功能,可见思政教育深入到了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学生对课程思政、社会大思政课、网络思政等的满意度也较高。比如,提起社会思政大课堂,大学生最有感触的关键词是“深受激励”“感人至深”“大开眼界”。
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进步,有力地支撑了思政课的发展。“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事实上,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本身就是最直接、最现实的思政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更为坚实,这本身正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最根本的实践基础。从直接的感受来说,为什么我们能够感到这些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好讲了、底气足了、素材多了,正是因为有了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显著发展的支撑。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要矛盾的持续解决,我国不断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我们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必定大为增强,青年一代也会更坚定“四个自信”和“五个认同”。
教师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关键性因素,通过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带动思政课教学整体提质增效,正是抓住了问题根本所在。调查表明,高质量建设思政课,关键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当今时代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网络化等多维境遇下,青年看问题的视角往往是多角度、立体的。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发展过程同时也是自我认知和价值判断的不断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他们价值评判的参照系并非单维的,而是多维的。很多知识和观点,思政课教师通常需要融汇古往今来、国际国内的事例来“举一反三”,学生横纵相较、利弊相权之后,才会接受认同。在今天这种复杂多元的大背景下,要使思政课教学有效果、学生喜欢,且终身受益,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知识外,还需有一个多领域知识不断地“再专业化”或“再综合化”的过程,即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由具有相对专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向具有相对复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发展转变,以适应课程教学综合性、现实性、价值性的特点,做到“专”中有“博”、“博”中有“专”。教师须对中西文化、国情国史、世界时局等颇有积累才行,体现的是教师本人知识的深度、广度和品行的厚度。只有“理论彻底”,才能说服人,而“理论彻底”,不只是逻辑缜密,还得要求合理正当,做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不能只限一国本土,还得有多国照观,做到国内与国际的辩证。要让大学生具有正确、牢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显然,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师,已不可以固步自封,更不可能幻想“一劳永逸”。能否具有广博知识、能否具有广阔视野、能否具有优良品行,最基本的能做到“六要”,正是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的关键。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杨增岽
编辑:杨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