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三部以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为背景的电影《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上映,并以其雄浑壮阔、气势磅礴、鸿篇巨制成为影史上的经典之作。30年后,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重大历史节点,讲述三大战役的电视剧《大决战》在央视一套播出。
这个周末,笔者就带您一起来看《大决战》这部热播剧。
什么是“人民的选择”?这部剧讲透了。
决定一场战争成败的因素有很多,在这场关系国家命运的大决战中,到底是什么让中国共产党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并最终赢得三大战役?这当然是民心,这部剧从宏观与微观视角做出了回答。
宏观上,本剧用多个重点事件来体现国共两党理念上的区别。本剧开篇以1945年重庆谈判为开场。彼时,刚刚结束战乱的中国人民迫切渴望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的呼声放在心上,为了和平,为了人民的安宁和幸福,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抱着最大的诚意,冒着极大的风险,毅然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
而国民党谈判是假,抢夺胜利果实、消灭共产党是真。因此,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加紧部署准备发动内战。在签订“双十协定”后,国民党很快就撕毁协定。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重庆谈判,让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赢得了民心,让国民党进一步失掉了民心。
而在内战爆发前,本剧曾详细交代了国共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在蒋介石眼中,战争打的就是枪炮。而在共产党人看来,战争打的不只是枪炮,更是政治、经济,是民心。剧中表现了国民党军攻打解放区的心虚,连国民党官兵面对解放区的民众也忍不住自问:“我们什么时候成了老百姓的敌人?”
微观上,本剧以小人物的视角讲述了共产党如何赢得民心。剧中,以王翠芬为引线,《大决战》带着观众重走了一遍土改的过程:土改是如何一步步获得农民的认可、欢迎与拥护,并为中国共产党后来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
而乔三本提供的则是国民党士兵的视角。他跟随国民党军官查抄百姓商铺,看不惯长官们借机中饱私囊,想为百姓求情,却因仗义执言遭受毒打。重回作战前线后,乔三本又因为在战地用二人转唱词讥讽了国民党贪腐风气,再遭受军法。这样的视角也揭露了国民党是如何烂到根子里,怎么失掉民心的。
本剧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共同有力论证了:为什么共产党必然胜利,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讲透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也深刻诠释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真谛。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守的是人民的心。”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以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为基础,中国一定会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红网·燃青年工作室出品)
来源:红网
作者:秦舷
编辑:廖浩宇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