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由此观之,世界中国学论坛的“烟火”彰显的是当代学人的文化自觉、学术自信和使命担当。
世界的中国,赋予“现代化”新内涵。它不是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西方世界对中国道路,有关注、猜疑也有误读,有质疑、指责甚至攻击。究其原因,有文化秉性的差异,也有意识形态的较量。
时代,总是以出卷人的姿态,站在我们面前。
通过学术传播与对话,解读中国发展的密码与中国道路的价值,增信释疑、凝心聚力,大有可为。这份自信和底气来自哪里?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伟大成就,来自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事实,来自放眼世界风景这边独好的比较优势。
人们看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海外持续热销,从政要、学者,到普通民众,在全球范围内“圈粉”无数,成为一部“现象级”著作。
人们看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精准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和特征,揭示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深层逻辑。
人们看到,诸如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十四五”规划、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等新概念成为世界中国学论坛上的热词。
曾经,在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印度华裔学者谭中这样发问:海外中国研究为什么不看中文书?意即中国自己还没有发出对中国研究的权威声音。这就是著名的“谭中之问”,也被称为“解释中国的话语权之谜”。这时常令人想到“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老话。
但是,中国共产党有本事做好自己的事情,就一定有本事讲好自己的故事,也一定有本事讲透故事背后的道理。世界中国学是国际传播中的中国话语、中国叙事。以中国理论有效阐释中国实践、以实践升华理论,紧随中国前进脚步的世界中国学,一定会有“理”走遍天下,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作者:杨逸淇
来源:文汇
作者:杨逸淇
编辑:黄河
本文链接:https://news.rednet.cn/content/2021/10/21/10316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