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微镜头丨“我就派《山海情》里的那个林占熺去了”
2021-11-21 08:54:41 字号:

微镜头丨“我就派《山海情》里的那个林占熺去了”

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

“我就派《山海情》里的那个林占熺去了”

时间:11月19日上午

活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

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创举。从大写意到工笔画,跨越高山深壑、跨越海洋沙漠,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徐徐铺展,就在短短8年间。

“一带一路”,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合作共赢之路,改变了什么?无数的动人答案。对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来说,它是水和电,是路和桥,是学校和医院,是增加的收入、改善的生活和值得期待的明天。

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忆起20多年前一件往事。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接待了来访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省长拉法纳玛。“我向他介绍了菌草技术,这位省长一听很感兴趣。我就派《山海情》里的那个林占熺去了。”

《山海情》剧中名为凌一农的农技专家,原型就是林占熺。那次会见之前,菌草,正是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为“闽宁合作”打开了一扇门。那次会见之后,很快,林占熺远赴南太,由此书写了“小小一株草,情接万里长”的佳话。

习近平总书记说到这儿,颇为感慨:“我当国家副主席以后,到南太,到非洲,到南美洲继续推广菌草。现在这个技术已经在10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给当地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机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共建“一带一路”的参与者、建设者算一算,项目里有多少直接体现了民生需求。总书记语重心长:

“民生工程是快速提升共建国家民众获得感的重要途径,立竿见影啊。小而美的项目,是直接影响到民众的。今后要将小而美项目作为对外合作的优先事项,加强统筹谋划,发挥援外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形成更多接地气、聚人心的项目。”

宏大的“一带一路”叙事中,太多值得讲述的中国故事。筚路蓝缕的驼铃之路、惊涛骇浪的扬帆之路,植根于历史,面向未来;源自中国,属于世界。座谈会上,来自部委、地方、企业、研究机构的7位发言者,从不同视角讲述他们的所见所思。

有发言者说起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的沧桑之变感慨万千,并引用了总书记两年前参观比港时的一句话:“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不是口号和传说,而是成功的实践和精彩的现实”。

有位来自研究机构的发言者从宏阔历史讲起,引发很多共鸣:“历史是合力,但历史也需要杠杆,共建‘一带一路’就是撬动历史前行的杠杆。”

因为中国机遇,因为中国行动,因为“共商共建共享”的中国方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今天,中国同世界2/3的国家和1/3的主要国际组织形成了共建“一带一路”共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塑造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大格局,布局了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先手棋,探索了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我说过,共建‘一带一路’就是要再为中国这只大鹏插上两只翅膀,建设好了,大鹏就可以飞得更高更远。要巩固合作基本盘,夯实发展根基。”

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在国外,根基在国内。世界“不想错失可预见的未来”,也在看中国怎么走、怎么办。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十四五’,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底线思维,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总书记娓娓道来:

“在工作中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共建‘一带一路’的总体要求,我看还是要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进要贯彻到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方方面面。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抓住战略机遇,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国内和国际、统筹合作和斗争、统筹存量和增量、统筹整体和重点,积极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大国之所以成其大,乘大势、走大道,步步坚实、行稳致远。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徐丹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