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的学生王志宏,我身旁这台由7个机柜组成的圆柱形计算机,是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达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I”。1983年11月21日, “银河-Ⅰ”通过国家鉴定,填补了中国巨型计算机研制的空白。
巨型计算机又称超级计算机,是运算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物理现象模拟和海量信息处理,在天气预报、核爆模拟、石油勘探、航空航天飞行器设计等领域都具有重要作用。
上世纪70年代,高性能计算已经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技术。然而,由于没有自己的巨型计算机,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常常受制于人。勘探出来的矿藏、石油数据资料,得送到国外去处理,不但花费昂贵,而且数据首先要被外国专家掌握。
“中国要搞四个现代化,不能没有巨型机!”邓小平的话语掷地有声。经有关部门研究,亿次巨型计算机最终被确定为国防科研的重点任务。这一重任,交给了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当时,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加工设备简陋,元器件落后,负责硬件的科研人员得先把三极管、二极管,一个一个画出来,然后把集成电路做出来,再用这几种电路做计算机,在这样的条件下,设计巨型机的艰难程度可见一斑。
在全国20多个科研、生产、使用单位的大力协作和支持下,1982年1月,亿次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命名为“银河-Ⅰ”。1983年,国务院电子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组织全国29个单位的95名计算机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成立“银河计算机国家技术鉴定组”,对银河计算机进行了全面、严格的技术考核。11月21日,“银河-Ⅰ”顺利通过全部鉴定。
“银河-Ⅰ”计算机的研制成功,使中国跻身于世界上能够研制巨型计算机的国家行列,标志着中国计算机技术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如今,我国新一代超级计算机也已投入使用,不仅为国防科研、国民经济以及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工具,还将在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能源危机、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上发挥巨大作用。
来源:芒果TV
编辑:马丽红
本文链接:https://news.rednet.cn/content/2021/11/22/10417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