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项重大考古发现冲上热搜,汉文帝霸陵的准确位置被确认,一个困扰史学界近千年的谜题被揭开。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的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所在地。
根据元代的史料记载,文帝霸陵位于凤凰嘴下,距离现在“江村大墓”北部约2100米处,也就是说,这次考古发掘颠覆了自元朝起700年来史学界的普遍认知,确认了汉文帝陵寝霸陵的真实位置。
汉文帝开创中国历史上的一次盛世
提起汉文帝,不由得令人想起“文景之治”,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盛世。汉文帝刘恒,是西汉王朝的第三位皇帝,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为薄姬。《史记》记载:“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在位期间,汉文帝较为节俭,宫室、园林等,什么都没有增加,历史对于他的评价大多集中在了他是一个贤明的皇帝。
对于建造自己的陵墓,汉文帝也是尽量做到节省,不劳民伤财。不准用金银铜锡等做装饰,不修高大的墓冢。《史记》即写到,“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也正是汉文帝躬行节俭,以上率下,使当时社会形成尚俭崇廉风尚,开创了著名的“文景之治”,让西汉度过了初期的弱势,为后来的鼎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江村大墓地处西安东郊白鹿原的西端,东北约800米处为窦皇后陵,西南约2000米处为薄太后南陵,北部约2100米处为原国保单位霸陵所在“凤凰嘴”地点。
根据史料里的纪录,霸陵“因山为藏”,“凤凰嘴”的高崖就是霸陵址。而此前考古勘探确认“凤凰嘴”地点并无汉代墓葬遗存,排除为霸陵的可能。
江村大墓发掘现场图源: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这次被确认为霸陵的陵墓,在没有确认墓主人身份之前,一直被考古人员称之为“江村大墓”。由于该处墓葬已被盗墓贼频繁侵扰,自2017年开始,考古人员陆续对江村大墓四周的几处外藏坑进行抢救性发掘。
古代帝王为什么要建帝陵?
陵,本意指高大突兀的山丘,后来引申为墓葬上高大的封堆。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用来指代宏伟的贵族墓葬。秦始皇陵出现以后,“陵”成为皇帝墓葬的专称。
对于长眠于陵墓中的帝王而言,陵墓是他们所统治的冥界国度;对于现实世界来说,帝陵又是一种鲜明的政治符号。
帝陵一般由地上与地下两部分组成,地上部分是一座帝陵的脸面,包括陵园、寝庙建筑、阙台、封堆等,地下则主要是地宫、陪葬坑和陪葬墓。
在封建社会,帝陵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它是当时最高规格的墓葬,对丧葬观念和丧葬实践有引领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它也象征着帝王死后统治的冥界都城,营建时有一套帝陵制度背书,具有政治符号作用。
霸陵是怎么被发现的?
霸陵如今确认的所在地“江村大墓”是如何被发现的?则不得不从多年前一起盗墓案说起。
2002年美国的一次拍卖会,第一次把江村大墓推到了中国考古学家面前。6件从这里被盗出境的西汉黑陶俑出现在美国索斯比拍卖行的拍卖图录上,即将被拍卖。我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及时进行了交涉。
经过多方努力,这6件陶俑于2003年回到西安。随后,相关部门对这6件陶俑的来历展开了调查,最终确定是盗墓分子从江村古墓盗掘的。
2006年,在确定了这些陶俑出自江村古墓后,考古人员对这里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结果让考古人员大吃一惊,这里竟然隐藏着一座有着四条墓道的亚字型大墓。而摆在考古工作者面前的最大谜题,那就是这座大墓的主人是谁呢?
而经过进一步考古勘探发现,江村大墓东西墓道总长度达250米,从墓葬形制来讲属于顶级配置,超越了公主甚至诸侯王。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汉陵考古队队长马永嬴介绍,“亞”字形的墓葬形制在秦汉时期,一般均为皇帝或皇后级别的顶级贵族使用。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西汉帝陵中,从开国之君汉高祖到末代皇帝汉平帝的陵墓均为“亞”字形,西汉的皇后陵墓也大多为“亞”字形。从其陵园设施来看,其陵园规模、门阙形制也与其它西汉帝陵相近或相仿。
考古队员发掘出的陶俑和铜印。
在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陆续发掘出包括陶俑、铜印、铜车马器及铁器、陶器等1500余件文物。其中,规模较小者出土马骨一具,另有塑衣陶俑、陶盆、陶罐等文物;较大者一般出土有数量不等的着衣陶俑、陶器、铁器、铜器、车马器等,另外,还发现包括木车马在内的大量漆木器遗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江村大墓外藏坑也出土了“中司空印”“中司空丞”“仓印”“廥印”“器府”“车府”等明器官印。“根据考古资料,这应当是模拟官署机构。”马永嬴说,这表明江村大墓周围外藏坑应为模仿现实官署、府库建造。
因此,从规模来看,江村大墓应当高于列侯、诸侯王墓葬。”马永嬴说,这也是考古专家确认墓主身份的重要原因。“这种围绕主墓室设置的大量外藏坑既然具有如此象征意义,在中央集权逐渐加强的秦汉时期,其墓主应当非皇帝莫属。”“结合文献记载,我们认为江村大墓应为汉文帝霸陵。”
此次考古发现意义重大
本次考古工作确定了汉文帝霸陵的准确位置,让两千多年前的辉煌重见天日。而对于考古学者来说,这一发现还有更为深层次的内涵,它解决了西汉十一座帝陵的名位问题,弥补了西汉帝陵研究的重要一环。
霸陵双重陵园、帝陵居中、外藏坑环绕的结构布局,与汉高祖长陵、汉惠帝安陵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奠定了西汉中晚期帝王陵墓制度的基础,对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深入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也许能带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上真实的西汉王朝。
更为重要的意义则体现在保护方面,马永嬴说,此次考古发掘为霸陵、薄太后南陵的保护、利用奠定了基础,有利于考古成果的利用。未来,他们将协助相关规划单位,尽快出台保护规划。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刘经纶
编辑:廖浩宇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news.rednet.cn/content/2021/12/14/10559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