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致公党湖南省委会副主委谢资清。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何青 北京报道
在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致公党湖南省委会副主委谢资清今年的履职关键词里,必定有“双碳”。
今年全国两会,她的提案主要关注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两个主题,其中有三份与“双碳”相关。
为何如此关注“双碳”?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大考。谢资清表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实现“双碳”目标,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湖南师范大学的学科和科研工作历来立足国家急需和经济社会发展,基于十多年来学校在能源经济、应用数学及其交叉领域的前瞻性成果和人才储备,于2022年3月获批与省发改委共建湖南省双碳研究院。”谢资清说,作为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也希望她的提案能为推动“双碳”目标的落实有所帮助。
“双碳”与应用数学
加强重点行业碳排放统计监测能力建设
作为一名数学家,谢资清认为,双碳和应用数学、统计学有很多可以结合的地方。
她先说了一个例子,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运行,首批纳入发电企业2225家,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超40%。“作为深化企业碳减排、优化其碳资产管理的重要基础,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引发各界关注。”
2022年4月,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强调碳排放统计核算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基础,更是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开展考核、谈判履约的重要依据。
“事实上,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多部委自2020年起已陆续发布系列政策文件,系统规范发电企业碳排放核算、配额分配等基本内容。”谢资清说,然而,面对发电企业燃料多元化转型浪潮,当前我国发电设施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存在碳排放核算边界有待调整、碳减排激励机制亟待完善两点不足。
针对不足,她提出了两点建议:
一是要加强重点行业碳排放统计监测能力建设,加快掺烧生物质化石燃料机组碳排放特性研究,完善相关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
二是要加强化石燃料机组耦合生物质发电经济环境效益评估,建立健全发电企业协同处置生物质激励机制。
“双碳”与“双控”
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随着全国各项“双碳”工作的推进,作为工作抓手的评价考核制度也随之改变。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谢资清表示,这有利于实现精准控碳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是主动顺应国际形势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但谢资清发现,要实现考核制度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在目标指标的协同、科学分解及其实际的激励效果方面,还有一些现实难点。
为此,她建议:
一是研究确立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实施路径,加强不同阶段两个“双控”制度的衔接配合,推动两类约束性指标的协同管理和考核;
二是加强对碳排放指标在区域之间分配的公平和效率问题研究,测算不同情景下减排的经济和社会成本;统筹考虑各地在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指标等方面的差异,对各省制定差异化的碳排放“双控”实施方案。
同时,要坚决遏制利用可再生能源盲目发展“两高一低”项目,加强节能审查和重点用能单位动态监测;强化可再生能源统一调度和绿证管理,规范跨区送受可再生能源统计和考核;研究重点项目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机制,寻求用能权交易、绿电交易等多种方式,破解重点项目能耗指标制约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瓶颈。
“双碳”与地方
着力提升区域低碳转型竞争力
“双碳”目标已经定下,具体落实还是要看地方。谢资清看来,地方政府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主体,既是实施者,也是考核对象。
如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着力提升区域低碳转型竞争力,谢资清提出了她的建议。
“可以总结为三点。”谢资清说,提高认识、避免误区、落实举措。
谢资清表示,提高认识上,建议科学构建“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梳理研究“1+N”政策体系,研究分析各子方案政策目标的达成度对顶层设计中主要目标达成度的协同性和支撑性;从碳达峰十大行动、碳达峰关键领域、碳达峰政策举措等维度构建结构完整、逻辑完备、相互验证、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
“避免误区,建议将提升碳竞争力为考核导向。”建议在碳排放双控的基础上,围绕碳竞争力指标体系研究制定针对各地的工作考核办法。考核办法一方面要和国家碳排放“双控”制度相衔接,另一方面可以指导地方科学合理开展碳达峰行动,以较小的社会经济成本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并助力碳排放“双控”考核目标的完成。
在落实举措方面,谢资清建议采取加强各地政府主管领导、从事相关领域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能力建设;研究出台区域碳竞争力指数;开展各级层面的试点示范等举措推进落实。
来源:红网
作者:何青
编辑:王凌轩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