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重点强调了一件事,就是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
总书记针对高质量发展,重点强调“四个必须”。其中之一就是,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如何向改革要红利,加快构建“开放”新高地?全国两会期间,湖南红网与中安在线、黄河新闻网、中原网等网媒联动,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共话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激发经济活力,壮大发展动能。
相关链接:
习声回响•网媒联动|拼创新,看中部六省如何挺起制造业“硬脊梁”
习声回响·网媒联动丨谋未来,民营经济撑起高质量发展“一片天”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玉先
黄河新闻网记者 侯津刚 周昱丽
中安在线记者 张毅璞
郑报全媒体记者 张倩
全国人大代表、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总经理种衍民。
全国人大代表种衍民: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探索全产业链“走出去”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按照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作为湖南“走出去”的代表性企业,全国人大代表、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总经理种衍民对国家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红利感触颇深。
种衍民举例,湖南是中非经贸博览会的长期举办地,为湖南制造走向世界提供了平台。正是得益于这一平台,让衡变公司的国际EPC订单业务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目前衡变公司在手的国际EPC订单有60亿美元以上。
事实上,这只是近年来湖南出“湖”向海,以实际行动推动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
数据为证,2017年以来,湖南进出口总额连续突破2000亿元、3000亿元、4000亿元、5000亿元4个大关,在2022年突破7000亿元,进入“千亿美元俱乐部”。
“全国两会期间,湖南代表团以全团名义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关于支持加快推进湘桂运河建设的建议》。”在种衍民看来,湘桂运河连通湘桂两省区和长江、珠江两大水系,是新时代湖南对外开放的第二条出海通道。开辟“出海”通道,货畅其流,成为不沿边、不靠海的湖南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又一选择。
“湖南制造走出去,除主动拥抱经济全球化,还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种衍民认为。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种衍民表示,应对跨国公司的挑战,最好的办法是自己要成为跨国公司。特变电工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探索多种方式开展对外投资及合作,探索全产业链“走出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融入全球大市场贡献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山西数据流量生态园董事长贺晗。
全国政协委员贺晗:以加快中西部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其中,产业数字化转型更是方兴未艾,通过数字化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式。”全国政协委员、山西数据流量生态园董事长贺晗聚焦我国在不同区域间数字鸿沟未有效弥合的现实问题,提交了关于加快中西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提案。
近年来,山西数字经济快速发展,2021年,贺晗牵头成立了全国首家数据流量生态园,园区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积极探索,亦是山西同步推进产业转型和数字转型的生动实践。经过两年运营,山西数据流量生态园交出亮眼成绩单。截至目前,园区互联网流量投放总额已突破26亿元,入园企业数量突破440家,带动就业8000余人。
“目前,大部分中西部省份的数字经济在经济贡献、数字化转型进程、数字生态体系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贺晗表示,产业数字化转型始终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发挥企业的能动作用,而且要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才能全方位促成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良性循环,缩小区域差距,助推高质量发展。为此他提出四点建议:
在国家层面把产业数字化纳入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中,加强中央对数字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快“东数西算”工程建设,引导数字技术产业溢出效应在中西部释放;鼓励推广“园区+平台+金融”模式,降低产业数字化转型门槛;以“数据二十条”为指引,推动数据要素跨区域高效流通使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主任,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党委书记、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
全国人大代表彭寿:奋力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开放型经济是未来发展的重要红利,改革开放使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面临新格局,如何加快内外双循环是中部省份面临的重要课题。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主任,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党委书记、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表示,中部6省地缘广阔,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在新一轮发展过程中,首先要融入东部地区,用东部地区创新资源来护航中部地区的创新潜力,用中部地区产业基础来进行结构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部地区,资源禀赋好,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交通便利,和西部地区有天然连接,如何把资源变成材料,把材料变成产品,把产品变成产业,最后形成产业集群,是大家面临的重大机遇,也是重大选择。”为此,彭寿表示,中部地区首先需要深化改革,进行深度融合和开放。建议从国家层面对中部地区的发展格局进行顶层设计,让中部地区的产业和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效益,在产业创新上融入东部地区,在资源和产业上6省联动,互相发挥自身特长,进行区域化布局。
彭寿还表示,中部地区要推进适应自己特点的创新平台建设,形成“你有我参与,我有你参与”的联动机制,积极转型战略性产业,扎实做好基础性产业;产业转型,人才至关重要,中部地区要强化人才融合,加强高校和毕业生之间的互动;在物流供应链和产业链上互通开放,此举有助于降低中部地区的生产成本,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增长;另外,要加大资本市场的开放,促进资本市场和创新基金融合,引进来、留得住、促发展,以“不为我所有,而为我所用”的思想,进行观念上的转变,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和资本链的四链融合,使中部地区在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上做出更多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景。
全国人大代表孙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 服务河南高水平对外开放
“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按照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坚定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互利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景表示,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随着我国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一列列满载着中欧合作共赢的中欧班列“钢铁驼队”,搭建了各国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
孙景说,河南作为不沿边、不靠海的中部内陆省份,近年来,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与边界,持续提高域外联系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实现更高层次的制度型开放,努力构建更加广泛的“朋友圈”“关系网”,全力敞开中原对外开放大门,实现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利共赢。
孙景介绍,国铁集团郑州局不断优化中欧班列“中豫号”运输组织,2022年郑州局管内中欧班列“中豫号”开行1372列、位居全国第四。同时,郑州局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进铁路圃田站“无水港”建设,通过路、港、船三方联动,贯通海铁运输全环节,节省了企业的运输时间和物流成本,实现了港口功能向内陆腹地延伸,对接“海上丝路”越来越畅通,积极助力河南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孙景表示,郑州局根据《国铁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将进一步拓展全供应链物流服务,深化与政府、港口、海关、社会物流企业的交流合作,探索发展铁路箱下水的新业务模式,常态化开行至青岛、宁波的小编组班列,推动铁海联运业务向巩义、上街、新乡等地拓展延伸,全面融入现代物流和多式联运体系。
来源:红网
作者:刘玉先 侯津刚 周昱丽 张毅璞 张倩
编辑:肖拓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