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台挖掘机同时挥舞“手臂”,不断铲起土料石料装车运输;数百名工人来回奔忙,切钢筋、扎钢筋、砌砖墙……“五一”假期,大量建设者坚守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得妥镇集中安置点施工一线,加班加点抢工期。
作为“9·5”泸定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得妥镇将有243户居民搬迁至此集中安置。“项目于今年3月中旬开工,目前即将完成121户的基础地基工程施工。”安置点项目技术负责人杨来利说,部分建筑即将进行主体施工,确保年内入住。
2022年9月5日,泸定县磨西镇发生6.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全力救援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要加强震情监测,防范发生次生灾害,妥善做好受灾群众避险安置等工作。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紧紧围绕把灾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这一目标,“9·5”泸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按下了“快进键”、跑出了“加速度”。截至5月初,泸定县灾后住房维修加固、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安置点评估等5个项目均已完工,其余项目正有序推进,各项投资已超8.4亿。
图为在建中的“9.5”泸定地震得妥镇繁荣集中安置点。泸定县委宣传部供图
全力打好灾后恢复重建攻坚战
“建这个房子,政府补贴了9万,生活救助领了6个月,钱都是到位了的。”说起当地灾后恢复重建的政策,正在建设新房的得妥镇北头村统规自建户黄万平,面露喜色。
按照政策,重建房屋的村民,每户能拿到7万元或9万元的重建补助,同时还能申请最高8万元的贷款贴息;对需要维修加固的房屋,除提供每户5千元或8千元的维修补助外,三个月的过渡期内每人每月还可领取1200元的过渡期生活救助费。
“目前得妥镇安置点维修加固已经全部完成,重建房屋工作进度已完成30%,重建户的过渡期生活救助金已经全部发放到位。”得妥镇党委副书记周勇介绍道。
海螺沟景区也是恢复重建区域之一。目前,景区内2426户住房维修加固已全部完成,818户“统规自建”和416户“统规统建”房屋建设正在扎实推进。景区公路恢复重建完成总工程量的43.1%,完成施工产值约25948万元。
泸定县纳入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项目有100个,总投资50.18亿元。截至目前,已完工5个,其余项目正有序推进。
图为泸定县移民新村新貌。泸定县委宣传部供图
奏好产业发展的红绿“协奏曲”
“把地种上,心就踏实了。”4月17日,得妥镇繁荣码头,30余名紫雅场村村民搭上了返村备耕的渡船。受地震影响,紫雅场村道路全部中断,成为四面环水的孤岛。当地从3月21日起开通了得妥镇至紫雅场村的水上航线,每日“两进两出”,为村民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保障群众的春耕生产需求。
发展产业,鼓起腰包,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泸定群众的共同愿望。地处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泸定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努力蹚出产业发展新路子。
图为泸定红樱桃喜获丰收。 泸定县委宣传部供图
长征文化的“红”,生态资源优良(全县林草覆盖率73.53%)的“绿”,以及特色农业的“优”,为这里发展生态旅游、特色农业,促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最近,到泸定桥感受红色文化的人们,会发现这里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往西走过泸定桥,一座巨大的红军雕像格外显眼。这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孜泸定段的重点项目——勇士路改造。该项目既生动展示了“飞夺泸定桥”的红色文化,还对山体进行了地灾治理,完成了道路提档升级及绿化美化。在泸定生活了十几年的居民刘君感叹道:“再也不用担心路过这里山上掉石头了!”
坚持“红色铸县”,发展全域旅游,实施核心景区提升工程,建设好、运用好长征干部学院甘孜泸定桥分院,打造红色主题特色村镇……党的二十大以来,泸定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效果初步显现。
徜徉在泸定桥畔,以“重建泸定·樱你更美”为主题的第十三届“红樱桃节”宣传海报格外引人注目。新近出炉的一组数据,也印证着泸定旅游的“升温”:“五一”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11.87万人次(不含海螺沟),同比增长10.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059.2万元(不含海螺沟),同比增长10.1%。其中,泸定桥景区接待游客4.8万人次,同比增长109.3%。
图为泸定县仙桃产业基地。泸定县委宣传部供图
不断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621!
这是泸定县围绕“9·5”泸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需要,针对受灾群众等开展的各类补贴性培训人次。同时,为扩宽创业就业渠道,泸定发挥泸石高速、川藏铁路等重点建设项目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促进就业700余人。
数字背后,彰显的是泸定县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付出的不懈努力。近年来,泸定县持续增加民生投入,2022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76.25%;投入资金1.03亿元,省30件、州25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推动惠民政策应享尽享,3.3亿元直达资金全部下达部门、乡镇。
图为四川民族学院泸定校区。泸定县委宣传部供图
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来自越来越鼓的腰包,来自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离不开有效的基层治理。灾后恢复重建中,泸定县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建立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石榴籽小分队”到联谊乡镇“石榴籽工作中心”、村(社区)“石榴籽工作室”“双报到”机制,结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大下访、大排查、大化解“三大行动”和“落实一件促进民族团结的实事”活动,构架化解矛盾、纾困解难平台,建立台账、协调联动。截至目前,全县3800余名干部职工已走访4轮,帮助协调解决群众困难诉求841件。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9·5”泸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之年。“县委把今年确定为重建泸定奋斗年、民生泸定改革年、重塑泸定巩固年。我们将按照省政府印发的《“9·5”泸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部署,锚定‘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全力打好灾后恢复重建攻坚战,加快建设红色美丽、宜居幸福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泸定。”泸定县委书记宋晓军的一番话,道出了泸定人民奋发向上的精气神和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心。
采写:王代强 狄英娜 高天鼎 刘名美 杨文娟 凌珂
来源:求是网
作者:求是杂志社调研组
编辑: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