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阿拉伯记者看新疆:昔日商贸要道,今日亚欧黄金通道
2024-08-14 09:25:43 字号:

阿拉伯记者看新疆:昔日商贸要道,今日亚欧黄金通道

近日,阿曼主流媒体《观点报》记者费萨尔・萨阿迪在结束一次新疆行后,回国发表了长篇综述文章,从经济、社会、文旅、宗教等多角度向阿拉伯读者介绍新疆,盛赞新疆多民族团结发展的景象。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社会安定与宗教和谐是全面发展的基础”――这是我在新疆度过了包括古尔邦节在内的十天后的深刻感悟。在这里,不同宗教信仰的各族人民相互接纳、和睦共处,整体发展水平和个人生活品质节节升高。

在我走访的各个城市和村庄中,最令人惊讶的莫过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巧妙利用。车窗外的景色始终是连绵的农田和绿地。新疆的农业财富不仅限于种植谷物和水果,还包括采用最新农业技术种植的棉花和薰衣草。商品产业化的成熟体现在工厂的运作水平上,这些工厂能够生产各种以薰衣草为原料的香料和护肤品,棉花工厂则生产纺织品和服装。这些产业为新疆家庭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均收入,使许多以务农为生的农村家庭成功转型为从事制造、销售和出口的城市家庭。

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 费萨尔・萨阿迪摄

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 费萨尔・萨阿迪摄

在乌鲁木齐市,雄伟壮观的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体现了当地对伊斯兰教的尊重和重视。经学院主要教授《古兰经》诵读学、教义学和教法学,并设一整层楼用于阿拉伯语教学。经学院内有一个藏有阿拉伯语、汉语、维吾尔语等多种语言书籍的图书馆,介绍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历史。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可以获得伊斯兰学学士学位,并有机会在清真寺担任阿訇。

新疆伊斯兰教协会会长、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院长阿不都热克甫・吐木尼牙孜强调:“在中国,没有人强迫任何人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皈依伊斯兰教和学习《古兰经》是完全自由的。”他进一步解释道,中国各宗教间相互尊重,伊斯兰教是温和宽容的宗教,而经学院更是反对极端主义。

文化传承与文明多样性

新疆有着丰富多彩的音乐和古老的传统舞蹈,大巴扎和街道上的演奏声不绝于耳,夹杂着淳朴、自然和欢快的气息,不同民族的人们一起载歌载舞。

为保护和传承音乐遗产,中国政府将加依村建设打造为“新疆民间乐器手工制作第一村”。村里的“民族手工乐器博物馆”采用了古丝绸之路时期的建筑风格,还原了新疆作为贸易中心和艺术交汇点的历史情景。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 费萨尔・萨阿迪摄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 费萨尔・萨阿迪摄

通过铁路、铁海联运和覆盖了整个中亚及俄罗斯的空运网络,乌鲁木齐国际陆港促进了地区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实现了传统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共建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

在接受《观点报》独家专访时,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相关人士表示,港区全天候运营,全年无休,并设有免税区。主要出口产品包括钢铁、电器、纺织品、日用品等,而进口产品则主要为石油及其衍生品。

王晶、周磊(实习生)编译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