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向世界展示务实开放自信的新湖南——湖南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侧记
2024-03-08 07:15:12 字号:

向世界展示务实开放自信的新湖南——湖南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侧记

3月7日上午,北京。

料峭的春风没有阻挡媒体记者的热情。一大早,在国二招宾馆三楼大会议室,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香港大公报、迪拜中阿卫视等47家中外媒体的103名记者忙着拉线搭架、准备提纲、交流话题。

在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恢复举行开放团组活动。当天,湖南代表团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并向中外媒体开放。

上午10时许,代表审议发言结束后,会议进入媒体提问环节。

加快打造“三个高地”、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围绕记者们关心的问题,沈晓明、毛伟明、李殿勋、王双全等代表坦诚回应。一问一答之间,彰显了湖南加快将“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变为现实的坚定信心,也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开放自信、蓬勃向上的湖南。

打造“三个高地”,重点做好三道“算术题”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为湖南描绘了“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四年来,省委、省政府把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接续推动落实。

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记者向省委书记沈晓明提问,“过去一年,湖南在打造‘三个高地’方面取得了哪些新进展?”

“‘三高’是路径,‘四新’是目标,根本的指向是高质量发展。过去一年,我们重点做了三道‘算术题’。”沈晓明介绍说,围绕打造“三个高地”,湖南滚动实施“3+5+3”标志性工程、加快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实施“4+4科创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5.1%,结构也有明显优化,先进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首次超过50%。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持续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逐年增长。全省在科技创新、国企国资、财政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方面啃下了一些“硬骨头”,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取得39项全国首创制度创新成果,经贸“朋友圈”遍布全球。

沈晓明表示,下一步,湖南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推进“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奋力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

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最合适不过

“将长沙打造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是我在2023互联网岳麓峰会上提出来的,希望在长沙集聚一批全球性的研发机构。”在回答中国新闻社记者关于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进展情况时,沈晓明首先分享了自己对于“全球研发中心”定义的标准,也就是功能布局基于全球、研发任务源自全球、研发资源来自全球、研发成果用于全球。

之所以提出这一构想,沈晓明指出,是因为湖南人有创新的基因,湖湘文化当中敢为人先、经世致用的思想是新时代湖南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社会思想基础。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其中一个表现是全球研发中心的再布局,开始从特大型中心城市向其他城市转移,这是长沙的机会。长沙的高等教育发达,尤其是高校的专业覆盖面很广,对研发活动的支撑能力很强。长沙城市宜居,对年轻人来讲,长沙的房价等生活成本在全国同类城市为最低之一,而教育医疗水平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可以说是“一线城市的教育医疗、三线城市的生活成本”。因此,在长沙建设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最合适不过。

省委、省政府提出意见后,长沙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出台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若干政策二十条以及人才政策十条,并加强招商引资和宣传推介。仅4个月时间,长沙新增研发机构的数量就是政策出台前8个月的3.7倍。沈晓明表示,我们完全有信心,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不但能成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标志性工程,而且能成为湖南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

江豚回来了,候鸟更多了,洞庭湖越变越美

“‘守护好一江碧水’,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水环境治理的要求,也是对湖南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在回答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关于湖南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方面的问题时,沈晓明围绕空气、水、土壤三个重点领域和洞庭湖、“锰三角”两个重点区域作了介绍。

水资源多是湖南的特点之一,要治理好湖南的水并不容易。沈晓明介绍,湖南集中力量整治“化工围江”,长江干支流沿岸1公里范围内的化工企业全部退出,去年湘江全流域水质优良率达98.7%。制定全国首部重污染天气防治省级地方性法规,围绕大气污染防治10个领域共30项任务重点攻坚,全省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5%、居中部省份第二。关停22家重金属污染企业,对478家重金属污染风险重点监管单位开展“回头看”,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超过91%。

洞庭湖连接“四水”和长江,江湖关系复杂,是湖南水系污染治理的“硬骨头”。沈晓明介绍,近年来,湖南在洞庭湖生态修复中一手抓环境治理,一手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取得了可喜成绩。“现在洞庭湖的江豚回来了,大鱼大虾回来了,候鸟比以前更多了,洞庭湖正在越变越美。”此外,在湘西花垣县“锰三角”矿业污染治理方面,18家涉矿企业全部协议退出,锰渣和其他重金属矿渣无害化处理等加快推进。根据监测,去年花垣县“锰三角”区域水系中锰平均浓度较上年大幅下降。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久久为功。沈晓明表示,下一步,湖南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续一仗接着一仗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湖南篇章。

经济总量迈上5万亿新台阶

2023年,湖南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万亿元,经济总量迈上了新台阶;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持续跑赢经济增速。

数字背后,湖南经济的韧性与活力来自哪里?新华社记者、经济日报记者和中国网记者分别围绕稳定经济增长、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四个十大”项目等,向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提问,探寻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全省3个万亿级、16个千亿级产业加速成长,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等4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队”……毛伟明对此如数家珍。他表示,湖南多年积累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正是我们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底气所在。

近年来,湖南闻“令”而动、按“图”索骥、以“实”为基、借“数”赋能,抓住先进制造业这个“牛鼻子”,加快布局“4×4”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基础。

而“四个十大”是政府工作“以重点带动一般”的重要抓手。毛伟明介绍,省政府工作报告连续4年部署安排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十大产业项目、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十大重点民生实事等“四个十大”项目,持续提升基础支撑力、新质生产力、创新驱动力、民生保障力。

毛伟明表示,湖南将在“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指引下,在保持工作连贯性和政策稳定性的基础上,全力做好“十个统筹”,部署推进“八大行动”,继续紧盯“4×4”现代化产业体系主攻方向,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更好以湖南一域之光为全国全局添彩。

努力构建新时代湖南新型电力系统

湖南一次能源资源匮乏,整体处于全国能源流向末端,能源对外依存度80%左右,长期面临能源保供压力。

近年来,在用电负荷屡创新高的情况下,湖南基本实现了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从“硬缺口”到“紧平衡”,湖南是怎么做到的?中国日报记者向毛伟明的提问,问出了不少人的疑惑。

“湖南少煤、无油、缺气,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补齐这一‘先天不足’。”毛伟明说,近年来,湖南打出“全力发展绿电、全力稳定水电、全力引进外电,适度增加火电”的“组合拳”,托稳了能源供应基本盘。全省电力总装机达7086万千瓦,成功应对去年迎峰度夏4165万千瓦历史最高负荷考验。特别是在应对岁末年初的三轮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中,湖南坚持考虑在先、准备在先、措施在先,确保大年三十“家家用上电、户户看春晚”。

“宁肯电等发展,不要发展等电。”毛伟明表示,下一步,湖南将聚焦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与能源大省及“一带一路”国家能源项目合作,全力推进“宁电入湘”,加快落地第三回特高压入湘项目,做大做强先进储能材料、智能输变电设备等优势能源产业,加快新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加速新型电力系统“三区三厅”建设,着力以能源保供之“稳”,支撑经济发展之“进”。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长沙橘子洲头谁人不知、无人不晓。”毛伟明说,我们准备将橘子洲头打造成“零碳岛”,展示新时代湖南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成果,把红色资源和绿色低碳紧密融合起来,为美丽中国贡献湖南力量。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使“青山”常在“靠山”更稳

好的营商环境是潜在的生产力、核心的竞争力、持久的吸引力。

近年来,在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湖南及长沙实现“三年三级跳”,有效激发了经营主体的拔节增长,带来了湘商回归的如浪如潮,吸引了投资项目的纷至沓来,也受到了境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湖南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上还有哪些具体部署?”凤凰卫视记者对此十分关切。

“坚持问题导向,直面问题困难,紧盯问题解决,推动营商环境不断迭代升级。”毛伟明回答,湖南通过明察暗访发现问题、深入基层听取问题、对标对表分析问题、强化抓手解决问题,让各级干部有“压力感”、企业群众有“认同感”、经营主体有“获得感”、环境提升有“方向感”。

“过去,我们以营商环境短片曝光一批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增强了各地干部‘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毛伟明指出,湖南将继续坚持“晒问题、比做法、看进步”,持续推进“揭短”“挑刺”,大力整治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毛伟明表示,湖南将以“持久抓、抓持久”的定力,以决然之势、成决胜之为优化营商环境,使政府作为企业的“靠山”更稳、坚如磐石,使企业发展的“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进一步发挥中非经贸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非洲是全球增量空间最大的市场之一。”省委副书记李殿勋在回答迪拜中阿卫视记者关于湖南对非合作成效时说,办好中非经贸博览会、深化对非经贸合作,是党中央赋予的光荣使命,也是湖南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循环的重要举措之一。近三年,湖南对非经贸合作总量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2023年位居中西部各省市首位。

李殿勋表示,接下来,湖南对非合作将强化互联互通,在水陆空交通组织方式和跨境物流服务体系上进一步探索创新,在跨境通关便利上进一步优化。扩大双边贸易,深度挖掘中非特别是湖南和非洲之间的需求潜力与供给能力,创新贸易方式和商业模式。促进产能合作,推动工程机械、装备制造、农业机械、陶瓷等湖南优势产业集群对接非洲市场。创新金融支持,进一步用好对非深度合作促进基金,用好中非进出口贸易、中非物流通道建设等金融政策。深化人文交流,为中非民众往来提供更多便利化条件。跟进研究和咨询服务,开展中非经贸合作关联的政治研究、市场研究和法律研究,更好保护我国特别是“走出去”企业的海外安全和利益。

聚焦“两个维护”,落实落细政治监督

“湖南如何有效强化政治监督,以零容忍的态度正风肃纪反腐?”人民日报记者提问。

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王双全介绍了过去一年湖南全面从严治党相关情况。聚焦“两个维护”,落实落细政治监督,省委全面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讲话,作为“第一政治要件”,建立常态化“回头看”机制。坚持综合施治,一体推进“三不腐”,湖南各级纪委监委立案查处违纪违法问题31207件,处分30191人。保持寸步不让,斩断由风及腐利益链,全省查处“四风”问题3546起,处分处理4483人。惩治“蝇贪蚁腐”,守护好百姓的“钱袋子”,全省查处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8803个,批评教育和处分5301人。落实容错纠错,让干部放开手脚干事,为干事的干部撑腰。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刘燕娟 孙敏坚 陈奕樊

编辑:刘经纶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