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红网时刻新闻推出《从田埂到人民大会堂》系列报道,聚焦来自农村的在湘全国人大代表,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讲述湖湘大地的乡村巨变。
高亚与村民在地里查看油菜的长势。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郭薇灿 摄影 徐士洁 实习生 李秋湄 益阳报道
要赴京参加全国两会,高亚却一刻也没闲着。
瞅着地里油菜的长势,她眉头紧锁,嘟囔着:“这几场雪把它们都冻坏了。”以至于有人走到跟前都没发现。
招呼过后,一张白皙清秀的脸蛋儿映入眼帘,长黑的秀发随意搭在耳后,笑起来甜甜的。
她是赤塘村党总支书记?一旁的村民们看出了记者的疑惑,乐呵呵地打趣道:“不敢想吧?高书记的小身板可有着大能量,厉害着哩!”
村民们口中的厉害,说的是高亚这几年带领大家通过发展稻油、油茶种植、食用油加工等产业,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0元到200万元的突破,并带领乡亲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产业振兴乡村之路。
如今,她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更是从乡村田埂走到了人民大会堂,把“田埂上的民意”带到北京。高亚说:“代表的成就感=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她正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描绘出中国特色的民主之路。
高亚带领年轻人通过电商、直播等方式将产品销售出去,摸索了更多发展产业的渠道。
嫁来的媳妇当了村支书
赤塘村,地处益阳市桃江县北大门,紧邻常德汉寿。
高亚,本是嫁到赤塘村的媳妇,在街上经营着一家批发部,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没想到2020年,正值村支两委换届,老班子决定大胆启用年轻人,从有科技文化知识、懂得经营管理的村民中筛选。商贸专业毕业的“90后”女孩高亚被“推”上了村党总支书记的位置,并与其他另外5名年轻人一起,组成新一届村委班子。
“当时的高亚变成了‘高压’,因为自己肩上扛着全村3000多人的信任!”聊起此事,高亚笑着说。但当时有股子韧劲的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村子搞好。于是,她撂下了家里的事业,一心扑到村上来。
新班子上任后,通过走访村民,梳理发展历史,发现赤塘村曾是征油基地。全村耕地3000余亩,都是日照时间长、土壤肥沃的好田。如今在5000多亩的竹林里,还留存1400余亩老茶树,经专家检测,挂果和出油率很高。
掌握家底后,高亚向老村干部虚心请教时却得知,村里也多次考虑通过土地流转、复垦油茶林等方式发展产业,但因村民老龄化严重,牵涉太多群众利益,迟迟未执行。高亚没有灰心,她和村支两委精心组织策划党员活动日、重大节假日见面会等活动,耐心听取老党员的建议和意见,赢得了全村96名党员的支持。“一次一次的座谈会,逐渐让村民心齐了。”高亚说。
2021年7月,土地流转工作启动,老党员纷纷上阵做村民思想工作,1200亩土地,前后不到两个月全部流转成功。赤塘村趁热打铁成立合作社,迅速开展“油菜+水稻”“绿肥+优质稻”的轮作种植,当年地里收入达到了16万元。
2022年,考虑到人力等因素,高亚大胆决定将部分土地承包给村民,租了一辈子散田的刘晨曦等3位村民,成为第一批和村集体签约的种粮大户。“我承包了300亩田种优质稻,产量不错。”刘晨曦说,得益于村干部全力支持,加上土地连片的优势,人工、机械成本降低,每亩减少了200多元的投入。
新耕作模式激起了村民的积极性,不少村民迫不及待地想将山上的油茶林盘活。高亚利用自身专业知识认真分析市场,建议以“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创办食用油加工厂,并以村里最典型的山峰为产品命名,创立“黄栗山”品牌。
“老支书有榨油技术,年轻人思维广阔,通过电商、直播等方式将产品销售出去,摸索了更多发展产业的渠道。”高亚说,如今村里又逐步建立了茶籽油、菜籽油的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2023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200万元,赤塘村也由原来的省级贫困村成为市级集体经济先进村。
对于这位在田间奔波的年轻女书记,村民们竖起了大拇指:“她把村里搞得好嘞。”
丰收后的村民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她是我们的代表”
2023年,高亚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刚开始担任代表时,她总有些担忧,生怕自己做得不好让乡亲们失望,不过她说“现在的自己成熟多了。”
她表示自己喜欢这种为大家办事的感觉,特别是一些建议得到回复、采纳,就觉得很有成就感。
赤塘村境内年降水量稀少,水源匮乏,林田靠天喝水。尽管村中设有一座水库,但所有权不在赤塘村,多个村庄共用,属于典型的“三个和尚没水喝”,水库被荒废了60多年。为了充分利用水库,为数万人的农田灌溉提供水源、哺育林地,高亚向上汇报情况,对接临近几个村,促进村与村之间的合作交流,筹集资金,迅速启动了水库维修工作。
“既然农民选我当代表,那我当代表就要为农民。”
企业火了、村民富了、经济活了,赤塘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一步一台阶,日趋完善。近两年来,村上通过发展集体经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民生工程建设资金700余万元,用于加固加宽公路、绿化主干道、除险加固扩容山塘、修建灌水渠道、安装路灯、开展人居环境治理。
桃江县有115万亩竹林,种植面积在湖南排第一,在全国排第三,全县有超30万农民从事竹产业。竹子,是湖南省桃江县的名片,而赤塘村也有2600多亩竹林,成为高亚眼中村子发展的新“钥匙”。
“2022年,全县竹业产值达147.28亿元,农民人均竹业收入达4000元,但是要想做到乡村振兴,村民增收致富,还需要解决竹资源有效利用率不高、竹产业科研体系不完善、缺乏龙头示范引领等许多问题。”去年,高亚就将关于竹产业创新发展和山区林道建设的建议带到了北京,建议以湖南省桃江县为试点县,打造以竹为特色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
这一年的时间里,高亚也照着自己心中绘制的蓝图,推动赤塘村的发展一步一个脚印迈向新台阶。
她畅想着,村中的油茶产业和林道产业双线并行,为村集体经济造血。只要经济血脉流通了,村民们的致富之路就通了。
提起高亚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村民刘望高一语道出大伙儿的心声:“她为全村做了这么多,当然是我们的代表!”
得空,高亚就抽时间跟村民聊天,收集村民们的建议和想法。
带着田埂上的民意上北京
赴京前的行程总是安排得很满。2月27日,高亚在县里参加了两次座谈。2月28日,她又回到村里开会、调研。3月1日,她启程前往长沙,与代表团汇合后奔赴北京。
她的行囊里,装着精致的竹工艺品,还有几份沉甸甸的建议。从加快推进万亿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到加大农业农村人才创业扶持力度,无不与家乡父老息息相关。
提起去年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高亚仍然记忆犹新。因为要发言,高亚一度担心自己的普通话表达不好,专门在会前苦练了半个月演讲稿。
今年的高亚则显得更从容,她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更好地传达农民的心声。为此,只要她有时间,便会拿着小本本跟村民聊天,收集村民们的建议和想法。
“老刘,在家吗?”
2月29日,临近中午12点,高亚结束了上午的工作,来到村里的稻油混种农户刘锋家,一进院门,就向里面高声喊道。
刘锋听到响动,掀开帘子迎出来,看到高亚后,笑着说:“小高书记来啦。”
“老刘,过几天我就去北京开两会了,你说说,咱们村要发展,还有啥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
二人坐定后,沉思了一会儿,说道:“小高书记,你看,我从前年开始采用稻油轮作模式种植了10亩生态水稻,每亩实现纯收入近1000元,10亩就有10000元,让我的收入翻了翻啊!所以我想着咱们这个是不是可以扩大规模,再增加点新品种。”
“老刘,咱想到一块儿去啦,你放心,我一定会履行好代表职责,了解大家的诉求,也把咱们村建设得更好。未来还将带动咱们全村村民获得更大收益。”
刘锋乐了,“那可好哩,咱们村发展得越来越好,就是我的建议!”
“带领大家致富奔小康的路还很长。”如今,这位赤塘村使者依然在路上。
3月3日中午,北京阳光明媚,高亚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她说她已准备好,两天后,带着父老乡亲们的嘱托走进人民大会堂。
她还说,等到从北京回来的时候,村里的油菜花应该都开了!
相关阅读:
来源:红网
作者:郭薇灿 徐士洁
编辑:刘良骏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