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又向青藏踏雪行⑧丨吉隆沟:为何说它藏着 “半部西藏史”?
2025-09-18 09:38:24 字号:

又向青藏踏雪行⑧丨吉隆沟:为何说它藏着 “半部西藏史”?

编者按:有一句话广为流传,叫“无阿里不西藏”。意为不到阿里,便不算真正抵达西藏——阿里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及精神象征,在西藏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去年的西藏之行,终因些许遗憾未能涉足阿里;今年四月,我们决意取道滇藏线,再度振策长驱,向着“天上阿里”进发,踏上“高原的高原、世界屋脊的屋脊”,只为圆一场“遍行西藏”的心愿。

“一条吉隆沟,半部西藏史”。这条北起吉隆县城、南至吉隆口岸热索村,长93公里的深邃峡谷,地处西藏南部边境,与尼泊尔相邻,藏着千年传奇。

1、一条吉隆沟,半部西藏史。田文国摄.jpg

2、吉隆沟景色。.jpg

3、吉隆沟风光。田文国摄.jpg

4、吉隆沟景色。田文国摄.jpg

作为西藏与南亚交流的核心要道,吉隆沟见证了诸多关键历史: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莲花生大师进藏传法首站在此;唐朝王玄策三使天竺,刻《大唐天竺使之铭》印证中央对边疆管辖;1792年福康安率清军收复失地,题“招提壁垒”成为官方标界实证;贡唐王朝在此统治600余年,遗址留存地方治理记忆。吉隆集官道、商道、战道、迎亲道、弘法道于一体,西藏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在这里发生与形成,奠定了“半部西藏史”的地位。

5、吉隆镇。田文国摄.jpg

吉隆镇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是吉隆沟的核心地带,与尼泊尔接壤,往南 23 公里便是边境国门吉隆口岸。这里海拔 2600 米,雪山巍峨高耸,青峰错落低伏,沟壑纵横交错,古木参天而立,山清水秀间风光旖旎,被誉为 “喜马拉雅后花园”。

虽为镇域,吉隆镇却颇具县城气象。无论是建筑格局、基础设施,还是管理服务、功能配套,先进完备。镇内人口虽然不算多,却在静谧中透着繁华——浓厚的边贸商业气息与鲜明的南亚风情交织弥漫。尼泊尔的车辆与人员往来如梭,尼泊尔风味的商店、餐馆鳞次栉比,独特的香料气息在街巷间萦绕。在城区中心广场,坐落着一座融合藏尼风格的寺庙——帕巴寺。这座古寺始建于松赞干布时期,最初为安放尺尊公主入藏时携带的释迦牟尼佛像而建,如今仍静静承载着两地交融的历史记忆。

8、吉甫大峡谷。田文国摄.jpg

当日下午,我们游览了吉甫村与吉甫大峡谷。

吉甫村是一座坐落于峡谷之上的藏族小村庄,藏着一段悠远的历史——当年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时,这里便是迎亲队伍与送亲队伍的相会之地,至今仍保留着迎亲遗址。一座混凝土大桥与一旁的铁索吊桥并肩横跨峡谷,稳稳连接起吉甫村的两端。脚下的峡谷深达300余米,两侧悬崖峭壁如刀削般矗立,透着幽邃险峻的气势;谷底茂密的森林遮天蔽日,满眼的绿意将峡谷衬得愈发静谧。

村子规模不大,却散落着不少民宿。推开院门,小小的庭院景致雅致,既完整保留了藏乡特有的传统风貌,又巧妙融入了现代生活的舒适风尚,让人倍感惬意。路边还有几家土特产小店,店内满满当当摆着各类本地山货,松茸、虫草、野生菌等干货整齐码放,透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水泥铺就的村路起起伏伏、弯弯曲曲,像一条温顺的丝带,蜿蜒着绕到各家各户的房前屋后,串联起整个村庄的烟火气。就连村里的各类标识也设计得用心,既带着现代审美感,又暗含藏族文化韵味,整个村容村貌鲜活又整洁,尽显 “乡村振兴”的蓬勃气象。

更让人暖心的是村里人的古道热肠。途中我向一位赶牛人打听路况,他见状立刻停下脚步,不仅反复用手比划着指引方向,眼神里满是“生怕我理解不清”的细致,末了还特意领着我走了一小段路,确认我找对方向才转身离开。

9、吉隆口岸。田文国摄.jpg

11、吉隆口岸观望尼泊尔境内。田文国摄.jpg

13、达曼新村的中尼友好广场。田文国摄.jpg

14、达曼新村。田文国摄.jpg

15、国道216的终点在吉隆。田文国摄.jpg

第二天,前往吉隆口岸观光。雄伟的口岸大楼矗立在深峡山口,宛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吉隆藏布江自此流入尼泊尔,热索桥跨江连接中尼,见证两国友好往来。这里是“蕃尼古道”重要节点,曾是尼泊尔尺尊公主远嫁松赞干布、印度宁玛派佛教祖师入藏的必经之路。

矗立在边境之上的热索桥,不仅是连接地域的通道,更是镌刻着厚重历史的坐标。1792年福康安率军在此击败入侵廓尔喀军。当年数百名廓尔喀骑兵迷路滞留边境,世代流浪成“达曼人”,2003年才获中国国籍。2004年,政府出资修建了达曼新村,从此,49户、近200名达曼人过上了居有定所、心安理得的幸福生活。达曼新村位于距吉隆镇约3公里的216国道旁。一排排新藏式风格的平房,明亮整洁,错落有序。道路四通八达,球场、休闲广场、健身设施等一应俱全。村民们三五成群围坐在广场聊天,和乐融融。达曼村是一道特殊的风景,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观光。(蒋亚文/文 田文国/图)

来源:红网论坛

作者:蒋亚文 田文国

编辑:赵鸿颖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