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登南疆国门 看中越边界线上的别样风情

来源:红网 编辑:李柯影 2016-04-08 16:06:18
时刻新闻
—分享—

友谊关里的法式楼。

友谊关里的法式楼。

记者横跨中越边界线,一脚到越南。

记者横跨中越边界线,一脚到越南。

  红网凭祥4月7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宋芳)4月7日上午,“e眼看崇左助力两文章——网络媒体壮乡三月三南疆行”活动走进广西凭祥。30多家全国重点新闻网站的媒体记者及网络大V们登上友谊关、金鸡山炮台,眺望异国风光,体验边境小城的别样风情。

  友谊关:脚跨中越边界线一脚到越南

  坐落在中越边境线上的友谊关,是中国九大名关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个还在使用的真正意义上的边关,已有2000多年历史,素有“中国南大门”之美誉。4月7日上午,记者及网络大V们登上友谊关,眺望异国风光,到“零公里”处感受脚踏中越两边国土的自豪感。

  友谊关是国家一类口岸,于1951年开通,1979年因中越关系紧张而关闭,1992年4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开放。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友谊关口岸基础建设的力度。

  友谊关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景观荟萃,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目前,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加快、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顺利封关运行,友谊关口岸必将成为中国与东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陆路黄金大通道。

  金鸡山古炮台:中越边境上的百年守望

  金鸡山,位于友谊关西侧,海拔596米,西南两面为悬崖峭壁,山势险峻,形成一幅天然屏障,为守关之兵家要地,历代均设重兵把守。

  4月7日,“南疆行”采访团一行登上金鸡山,向北眺望,是一片壮丽的山川,一道道绿色的屏障;向南眺望,巍巍群山,连绵起伏,越南谅山依稀可见。

  在金鸡山炮台上,一尊德国产克虏伯大炮昂首挺胸地盘踞在那里。该大炮由纯钢铸造,造于1890年,炮身编号125,炮管身长4.2米,炮高2.5米,可将炮身旋转180度以调整射击角度,射程25公里,在当时堪称“炮王”。相传当年人工运炮上山时,炮身下垫圆木,数百人沿崎岖山路前拉后推,每天仅能前进数尺,前后耗时9个月。

  回首百年沧桑,这古老的边界曾有过山间马帮的铃响,有过血与火的搏杀,也有过令人振奋的骄傲和辉煌。历史上,冯子材在这里领导了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捷。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在金鸡山发起了镇南关起义,并亲自拉响镇北台大炮,炮击清军,这是孙中山先生一生反清革命生涯中唯一一次亲自指挥,并参加战斗的起义。

  金鸡山上守望和平的古炮台经受风雨和炮火的洗礼,更增添了几分神秘感。曾是军事重地的金鸡山,如今已揭开神秘的面纱,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外游客向往的名胜古迹。

来源:红网

编辑:李柯影

本文为湖南红网新闻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news.rednet.cn/c/2016/04/08/395550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