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建成的青冈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隐于闹市中,规模小,展品少,但对于宣传、科普古生物化石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青冈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库房还存有大量未展出的化石展品。
红网黑龙江绥化8月16日讯(特派记者 冯钧)“青冈今年6月正式向国家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提出申请,7月12日,在黑龙江青冈‘中国猛犸象故乡’评审会上,青冈以平均分96.18分顺利通过评审,正式被命名为‘中国猛犸象故乡’。青冈猛犸象化石源头地位得到国家正式、最终确立。”今天,“寒地黑土•绿色绥化”全国重点网络媒体聚焦绥化采访团来到了绥化青冈县,青冈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长陆洪艳骄傲地向记者推荐起青冈的名片——中国猛犸象。
古生物化石资源异常丰富
距今一至四万年之间,黑龙江省青冈县位于西伯利亚世界大陆冰川中心,素有“冰窖”“寒极”之称,猛犸象、披毛犀、野马、王氏水牛等古动物在这里生存,随着气候变化和冰川逐渐消融,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古生物化石。
自1958年以来,青冈县陆续出土了大量第四纪古生物化石,从出土冰河时期代表性动物化石种类看,涉及猛犸象、披毛犀、原始牛、东北野牛、王氏水牛、普氏野马等40余种,通肯河右岸已发现记录在档的古生物化石出土点40多处,每年出土化石总量达4800—5000件,已出土化石数量在十余万件以上,古脊椎动物化石骨架达100多具。经黑龙江省和中科院有关专家现场勘查,青冈地下赋存大量化石资源,种类齐全、完整度高,具有较高开发研究价值,青冈已被列入《东北地区重要地质遗迹调查保护名录(黑龙江卷)》。
2015年9月,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委托黑龙江省区域地质调查所在青冈县实施了《青冈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化石调查与评价》项目,新发现双壳类、腹足类、针叶类树木化石、草炭化石等各类化石10余种。青冈县古生物化石种类之多全国罕见。
2016年1月,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与青冈县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召开化石调查评价项目咨询会,中科院专家一致认为青冈县猛犸象、披毛犀动物化石,埋藏点集中、埋藏数量巨大,世界范围内亦属罕见,在世界同类同时期动物群记录中首屈一指,是研究第四纪晚期以来环境变化的理想区域,更是有可能是揭示古人类与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关系谜底的地方。
古生物化石统一保护与管理
近年来,青冈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古生物化石的综合保护。
2014年12月,青冈划定了覆盖4条小流域、4.29平方公里的古生物化石自然保护区。2014年,青冈县第四纪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正式开馆。尽管规模小,处于闹市中并不起眼,但是该馆是黑龙江省唯一一家集展陈、科普、宣传、教育、研究、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县级第四纪古生物化石专题馆。
2015年,青冈又将德胜乡英贤村近3平方公里区域作为保护区核心区,重点打造“一村一室一站”,“一村”即将德胜乡英贤村更名为英贤化石村;“一室”即在英贤化石村建设300平方米的化石陈列展室,展出各类化石500件;“一站”即在化石保护核心区设立古生物化石产地保护站。同时,研究制定了《青冈县古生物化石保护管理办法》,成立了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对全县古生物化石进行统一保护与管理。
筹建国家级古生物化石综合博物馆
2014年建成的博物馆隐于闹市中,规模小,展品少。“我们库房里还有1000多件化石没有展示。”博物馆负责人说。而在这里展出的展品只是非常少的一部分。
今年,青冈将投资1.6亿元,规划建设占地2.5万平方米国家级古生物化石综合博物馆,以猛犸象、披毛犀、东北野牛、斑鬣狗等新生代哺乳动物为展示主体,利用高科技技术和场景化、剧幕化、体验型展示手法,系统展示青冈第四纪动物群远古时期的生活环境及生存状态,让中国猛犸象“活”起来,打造集教育博览、科研培训、实景秀场、惊险猎奇、休闲娱乐与餐饮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获知型游乐综合体,推进猛犸象冰川世纪园建设提速,带动地质文化旅游产业升级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冯钧
编辑:何冰
本文为湖南红网新闻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