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四川媒体行】全国主流新媒体瞰凉山“悬崖村”

来源:红网 作者:蒋金 编辑:陈雪骅 2017-05-11 10:39:16
时刻新闻
—分享—

通往“悬崖村”的钢梯。

  红网四川凉山5月10日讯(特派记者 蒋金)2016年5月,因进出村要借助藤梯攀爬落差达800米的山崖,贫困的阿土勒尔村进入大众舆论视野。1年后,“悬崖村”变化巨大。2000多阶钢梯取代了破旧的藤梯,3亿旅游产业投资落地签约,3个助农取款金融服务点先后推出,村民们从“满山找信号”到“家家有光纤”……

  5月8日,“喜迎党代会 天府新飞跃”全国主流媒体瞰四川大型采访活动A组30余名记者来到大凉山腹地的“悬崖村”——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山脚下,见证这里的点滴变化。

悬崖村。

  鸟瞰悬崖村 先过天梯关

  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有3个村民小组——牛觉组、勒尔组、特土组。牛觉组位于山脚,海拔500米左右,勒尔组位于半山腰坡地大平台,住着52户人家,海拔在1200米—1600米之间,两个村看似垂直落差不大,连接最近的一条路也隔着十几处峭壁,出行难度可想而知。特土组,还在更高的地方。

  下午4时,采访团抵达牛觉组时,山坡一侧正在修建的小学校区——支尔莫乡勒尔小学,吸引了众多记者的眼球。

  “从上学期开始,学校实施全寄宿制,寒暑假和重大节假日学生才回家。现在正在扩建校区宿舍”村民莫色拉博说。

  沿着羊肠小道上山时,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为记者们分发了手套,以免在攀登钢梯时手打滑。

  还未见钢梯,一路攀爬的记者们已经大汗淋漓。有些路段镶嵌在岩石上,要抓住石头、树枝、草根才能上去,可在村民眼中,这些还算坦途。

  终于,钢梯映入眼帘了。远远望去,像是用钢管在峭壁上堆出的直角三角形,斜面即是梯步。与原来的藤梯路相重合的部分,像是穿上了“铁甲”,更多钢梯经过的地方,是村民优化出的省时新线路。

  钢管直径5厘米,焊入悬崖,每两根并在一起,成为台阶,且设有扶手。记者现场统计,钢梯共修建大大小小21处、台阶767级,最长的一段105级,最短的4级。

  相比贴着岩面、垂直上下的藤梯路,斜面进出的钢梯路无疑更安全。但有些坡面还是有七八十度之陡,人走着走着就变成手脚并用在爬。

  山峰中刀削般的悬崖拔地而起,上顶云天。杂草中若隐若现的钢梯斜挂下来,看上去悬在半空,却已经算是悬崖村村民的“高速公路”了。

  试着攀爬了几步,临近才真正感受到天梯的险峻,钢梯悬空,依石而建,再走数步,往下看便是几十丈深渊,让人有些眩晕,脚手架式的钢梯,走在上面,手脚并用之外,每走一步都要扣紧脚下钢管,因为两根钢管构成的阶梯中间有空隙,得提防踩空。

  2166阶的钢梯断断续续在崖壁出没,连接钢梯的,是一条条看不见的路,路的构成是悬崖大石头的棱角,每探索出一个踩踏的支点,砂石就会随之滑落,唯一能依赖的,仅是旁边的树干杂草和晃荡的绳索。

  由于时间关系,为了保护采访团记者编辑们的安全,“悬崖村”第一书记帕查有格建议他们攀登至第一个平台处进行采访休整。

  硬件之变 “钢管天梯”更安全

  帕查有格介绍,为有效缓解村民出行难、出行险问题,去年,凉山州、昭觉县两级统筹投入资金100万元,实施“钢管天梯”工程建设,新建了由2000余根钢管构成的“钢梯路”。村里与外界的通讯也更加方便。过去由于基站建得较远,“悬崖村”移动信号较弱,村民们打电话总是时断时续。为方便村民,去年5月,移动公司投资100万元,重新为“悬崖村”建设了新的移动4G网络基站。

  莫色伍哈的大儿子在外地读书,他说,“以前给儿子打电话,要到最高的山顶上,说着说着就断了。现在信号很好,需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给老师打个电话就可以了。”

  产业之变 扶贫搭上旅游“快车”

  4月,“悬崖村”的第一家农家乐开业了。农家乐将采取村集体经济部分入股的形式,不仅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还将带动村民的养殖业和蔬菜种植。

  以“绣花功夫”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悬崖村”坚持长短结合,通过“借羊还羊”“产业扶贫资金入股”等方式,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种植核桃1.5万株、青花椒4420株、脐橙7000株,养羊448只。近日来,村民在昭觉县林业局请来的技术人员指导下,完成全部核桃的嫁接。

  昭觉县还与成都天友旅游集团签订旅游开发协议,拟投资3亿元打造“悬崖村”-古里大峡谷景区。成都天友旅游集团悬崖村旅游有限公司经理王九河说,未来的“悬崖村”,将成为一个集观光、休闲、度假、户外运动为一体的体育旅游特色小镇。目前,旅游公司已对游客服务中心和“悬崖村”山门进行了划线测量。力争明年年底,“悬崖村”将搭建起索道,便于村民上下村,也同时对游客开放,打通“悬崖村”旅游发展的高速路。

  “按照计划,昭觉县政府负责彝家新寨改造、道路交通建设、污水排放等基础设施新建改建等,我们将建设索道、索桥、云顶度假村,及探险、穿越、高山速降等旅游设施设备等。”王九河说,除了打造以毕摩文化、民俗体验为核心的彝族特色风情旅游项目,还将修建上山的悬空栈道,悬崖天路,村里也将建设天村酒店等极具体验感的设施。同时,以支尔莫大平台为核心,依托攀岩、山地自行车、露营、深林探险、热气球等户外体育运动项目。

  村民返村谋发展

  23岁的莫色拉博,是村里的“飞人”,创造过18分钟从山上勒尔组跑到山下牛觉组的纪录。他之前曾离村到广东打工,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自家里分家后,他选择回到了“悬崖村”。“我们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了几百年,乡愁是一方面,那块地还冬暖夏凉,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吃住有保障,比大凉山很多极度贫困村好得多。如果搬出去,要修房子,要找耕地,土质未必有山上的好,基本的生活保障反而成了问题。如果不拿物质财富去衡量,我们的“幸福感”是很高的。”莫色拉博说,现在更是有盼头,钢梯建好后我们有了高速公路,比往常节约了1个多小时路程。今后建起索道那就非常方便了。

  22天前,莫色拉博与村里的4位年轻人一起被成都天友旅游集团悬崖村旅游有限公司送往云南大理去学习户外攀岩等特种运动。“所有的一切都是免费的,我回来后迫不及待地想把学到的知识教给村民们。”

  对于莫色拉博来说,他的梦想正在一步步扩大。“我最初的梦想是村里能通路,现在知道要建索道后,又学习了攀岩,我现在正在梦想能当一名好的教练,保护好每一个来悬崖村的游客。”

  莫色拉博告诉记者,如今村里越拉越多的外出年轻人回村发展。“因为看得见希望,能预见到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幸福。”

来源:红网

作者:蒋金

编辑:陈雪骅

本文为湖南红网新闻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news.rednet.cn/content/2017/05/11/482201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