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双十一”除了“买买买” 你还应该知道啥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周怡琳 2017-11-08 09:58:02
时刻新闻
—分享—

  导读:从阿里巴巴打造第一个“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开始,至今已经是第9个“双十一”了,如今“双十一”购物节规模之大和影响力之广早已超越了国外的“黑色星期五”。2016年的11月11日当天,天猫成交额定格在1207亿元,业内人士更是预测今年将达到1500亿。

  今年的“双十一”即将到来,“剁手族”往往会在这一天控制不住自己疯狂购物,但广大消费者在“买买买”的同时,也要提高警惕,防止掉坑。

天猫“双十一”促销页面。

  【促销模式“套路满满” 5折商品难觅踪影】

  预售金、定金膨胀金、满减红包、各种优惠券、支付尾款时减免……今年众商家促销活动的内容纷纷推陈出新,规则越来越复杂,套路也越来越深。

  比来比去发现价格和平时相比并没有什么优势,而电商们借以起家的五折优惠商品更是难觅踪影,一些“剁手族”表示今年的“双十一”形同鸡肋,不想再劳神费力陪电商们玩了。也有部分网友吐槽:“简单粗暴的直接打折活动已经很难见到了,买个百十元的东西,得花几个小时研究各类规则,没有‘奥数’功底已不敢应战”。

 

  【“双十一”新要求:不得规定订金不退】

  为净化“双十一”集中促销活动期间的网购环境,让消费者放心消费,国家工商总局发布公告要求各地要事先公示网络集中促销的期限、方式和规则,规范订(定)金、优惠券的使用方法,严格遵守“七不得”要求,即不得发布虚假广告、虚报特价揽客、实施有价无货的欺诈行为;不得先涨价再打折,借机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不得利用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包括采用格式条款设置订金不退、预售商品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等);不得虚构交易、对平台成交量或成交额进行虚假宣传;不得限制、排斥竞争,不得攻击贬低对手,不得限制、排斥促销经营者参加其他平台组织的促销活动等。

 

  【消费警示:“双十一”网购 谨防消费陷阱】

  陷阱一:“定金”非“订金” ,没付尾款不退还

  许多商家刻意混淆“定金”与“订金”。 一般来说“定金不退,订金能退”。今年天猫预售商品中需要消费者支付的基本上都为“定金”,而非“订金”,虽然定金可翻倍看似十分优惠,但如果消费者在支付尾款前不想购买了,则定金不退还。

  陷阱二:为促销先涨价后打折,小心遇到“潜规则”

  价优是吸引消费者“双十一”剁手的主要因素。为了制造“双11”的低价,先涨价后降价已经成为电商行业“潜规则”。面对商家轮番促销广告,消费者需保持清醒,货比三家,对于心仪商品,关注平时销售价格,与“双十一”价格进行对比,是否存在真正的实惠。

  陷阱三:“电商专供”鱼目混珠,产品质量要当心

  有些“电商专供”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仔细看会发现颜色、内件配备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别。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指出,实际上“电商专供”商品一般是价格较低而品质稍逊的商品,可以说“一分价钱一分货”。

  陷阱四:赠品不能享受常规售后服务

  电商促销的惯用伎俩之一是商品附带赠品,一般情况下,赠品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卖家通常都会以是赠品为由拒绝保修。下单前,对于商家宣传的活动页面进行截图保留,以防商家不按承诺发送赠品。法律早已有明确规定,赠品也要保修。

  陷阱五:“木马”也来凑热闹 点击网址邮件先看清

  消费者在网购选择店铺时,最好选择正规的大型第三方交易平台和信誉度高的网店,关注消费者对网店商铺的口碑及品牌美誉度的评定,参考消费者的购物点评,同时要辨别点评真假,防止网站利用虚假刷单取得好评率。

  此外,不要随意点击未经认证、来历不明的信息源推送或卖家发过来的其他链接,避免误入“钓鱼网站”。

  陷阱“六”:注意保护个人支付信息

  消费者网购支付时应尽量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或者货到付款,避免私下交易;通过电话、短信等形式接到的退款、网址链接、电话号码等内容要多方核实,谨防诈骗;不要向陌生人提供自己的银行卡号码、姓名、身份证号等私人信息,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或银行卡被盗刷;此外,不要随意扔掉快递包装,应将快递单上的个人信息撕掉再丢弃。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周怡琳

本文为湖南红网新闻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news.rednet.cn/content/2017/11/08/480752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