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锻造“新闻武艺”,“记者在项目”既出生命力也出生产力

来源:红网 作者:观潮的螃蟹 编辑:何冰 2018-10-11 23:54:01
时刻新闻
—分享—

  记者在项目丨省直媒体记者与项目“联姻”的课堂心声

  中国新闻史上知名记者范长江的西部之行,历时10个月,行程6000余里,写出中国新闻史上著名的通讯集《中国的西北角》;新华社记者穆青等深入基层扎实采访,写出了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引发全国学习焦裕禄的热潮;人民日报记者范敬宜对农村形势深入调查,写出《莫把“开头”当“过头”》名篇,在历史关键时刻起到“定音”效果……

  通讯再发达、网络再便利,新闻工作者不可忘却的是:手不离笔头,身不离基层,心不离人民,展现新闻生命力。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常改常新。

  今年5月,为更好服务湖南“产业项目建设年”的工作大局,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发改委等单位共同倡议和发起,湖南新闻记者的“走转改”来了一次大变身,与以往走进田间地头不同的是,这次2018年省直新闻单位首批20名记者深入一个个重点项目挂职,用“新闻武艺”书写项目建设新精彩,投入到新湖南建设征程中冒着热气的“产业项目建设年”的部署中。

  向实践学习,一次“走转改”的全国创新之举

  5月8日,湖南“记者在项目”活动启动,20名省直新闻单位编辑记者赴20家“产业项目建设年”重点企业(园区)挂职跟班一年,此创新之举得到广泛关注和热议。有人说,之前看到有关企业发展或者经济建设的报道,都觉得比较生硬,希望记者下沉一线,能够写出更浅显易懂且让受众乐于传播的好故事,让产品更贴近读者所需。

  这次选派的挂职编辑记者,都是政治素质优,业务能力强,担任过新闻采编部门副职以上职务、中级以上职称。观潮君想说,这和以往的记者在乡镇挂职2个月不同的是,这次时间更长,派出的都是省直新闻单位精兵强将,如湖南日报、湖南广电、湖南红网、湖南教育电视台等单位,有的是编委、分社(分站)副社长(副站长)、电视台频道副总监、栏目负责人、部门主任等,从媒体经验来看,都是新闻界的“老口子”。

  对接的挂职点是20家“产业项目建设年”重点企业(园区),如湘潭经济开发区、湘潭高新区、益阳高新区、邵阳经开区、娄底经开区等,以园区居多,还有铁建重工、株冶集团等制造大企。聚焦的是湖南“五个100”项目。

  “拜人民为师,向实践学习”,这次“走转改”的要求更高更实了,记者沉下去,融入其中成为项目人,成为项目的一份子。要求记者深入基层、深入产业项目建设一线,落实“三贴近”要求,践行“走转改”精神,把笔墨、话筒、镜头对准项目建设现场,向社会讲好“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的精彩故事,营造湖南产业项目建设的浓厚氛围。

  观潮君认为

  做一名合格的记者就要追求“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铁肩是在基层实践中磨出来的,妙笔是从群众语言中练就的。

  同时,也要看到“记者在项目”的重大战略意义。201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是湖南省的“产业项目建设之年”,是落实湖南“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生动实践之年,更是使湖南改革发展向更高更新目标迈进之年。产业项目建设年,吹响了回归实体经济的号角,“记者在项目”活动,更是一次大胆的创新,也是一次媒体与项目的联姻。发挥媒体鼓与呼作用,用笔杆子带来湖南开放新气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媒体既要发声,又要出力,当好解说员、宣传员、指挥员、监督员,为湖南新闻战线拓展了一个全新的报道基地,这在全国都是创新之举。

  下沉到一线,一个多赢的现实课堂和实践舞台

  5个多月过去了,10月10日,2018年“记者在项目”工作座谈会在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召开,20名记者在20家“产业项目建设年”重点企业(园区)“履职”如何,又有哪些蹲点故事?

  有记者来到株冶集团挂职后,带着编导和摄像赶赴株洲和衡阳常宁,和工友们同吃同住,把镜头对准基层,记录株冶集团一线职工扎实耕耘、勤于奉献、勇于创新的事迹,从“株冶大搬迁”“废水零排放”“我是株冶人”三个角度,连续在湖南经视《经视观察》栏目推出三期专题报道《再造新株冶》,报道凸显了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理念,既凝聚了老一代株冶人对企业的真情,也反映出新时代株冶人的新作为新担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记者说,我们平时的工作,更多的是在后方策划调度、审片把关。产业项目建设年的宣传报道一直是重点内容,挂职以后对项目建设了解更多了,感情更深了,站位就不一样了,新闻报道的分量和质量随之明显提升。

  还有记者深蹲后感受到园区工作千头万绪,面临着招商引资、征地拆迁、居民安置、环境保护和社会管理等诸多重点难点工作,第一次深刻体会到了实体经济发展的不易,也感受到了当地政府经济关注力度、对营造当地优良营商环境的力度,前所未有。

  真正下沉一线,蹲点报道,记者们感受到,挂职要解决好“入局”与“破局”问题,唯有做到把基层当作最大的课堂,把项目当作展示的舞台,把基层群众当作自己的老师,才能让自己笔尖之力,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观潮君认为

  “记者在项目”本质上是一个双向培训的课堂,既教育了记者,也教育和提高了企业新闻意识。

  ·一为媒体创新了服务领域,增强了精准性;

  ·二为项目这个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注入了舆论力量、营销力量,甚至危机管理;

  ·三为锻造新闻队伍提供了新路径,切实激发了记者内生四力: 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厚植民生情怀,一个值得长期坚持的互推模式

  “如果不到一线去,不走近群众,冷暖不相知,新闻稿件无疑会缺乏真情实感、通篇冷硬文字”。观潮君看到的是深入工厂车间一线后,记者看待问题的情感不一样了,新闻厚度不一样了,报道里尽显民生情怀。

  记者们深入一线亮点多多,观潮君梳理:

  推广形式上

  省直主要媒体开辟了“产业项目建设年”报道专栏,新湖南、时刻客户端分别开辟“园区日记”和“记者在项目”报道专题,集中推出了相关报道。发稿数量上,挂职编辑记者采写挂职报道140余篇,另外,指导园区企业相关人员撰写的新闻报道有200余篇,报道有量更有质。

  在报道内容上

  重点报道各园区和企业开展产业项目建设的火热场面和显著成效,连续刊播了《湘潭高新区:高端人才助力智造谷崛起》《湘潭经开区:与时间赛跑》《娄底经开区:打造“三生三宜”的经济强区和滨水新城》《株冶集团:冒雨抢进度水口山在行动》《铁建重工: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等一系列有深度、有质量的新闻报道,营造出湖南产业项目建设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在集中采访上,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区、张家界茅岩河旅游开发公司、益阳高新区、怀化高新区4个园区企业组织开展了集中采访,其中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组织集中采访报道最多,达3次,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中新社等央媒参加,推出相关报道达400多篇,着实让马栏山又火了一把。

  挂职期间,记者不仅是写报道的角色,更是以园区主任助理或企业总经理助理的身份,广泛参与园区和企业产业项目建设运营工作,参与项目申报、招商引资、场馆改造等多项具体工作,更明显的是帮助处理舆情,“快、实、精、准、联”的新闻报道,高度体现了媒体人的敬业与职业素养,园区企业纷纷盛赞这是省委省政府送来了“及时雨”,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给企业送来的一份厚礼。

  过了前阶段的摸爬试水阶段,后阶段是“抓活鱼”的时候了。观潮君期待记者们在项目地大显身手,也希望丰富活动形式,拓宽园区宣传的深度和广度,推动形成长期坚持的互推模式,在跟进服务上发力,在营造向上声势上创新,让新闻作品天天见、天天新。(红网特约作者 观潮的螃蟹)

来源:红网

作者:观潮的螃蟹

编辑:何冰

本文为湖南红网新闻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news.rednet.cn/content/2018/10/11/478144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