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记者再走长征路丨红军长征第一步怎么走 他们还记得

来源:红网 作者:姜媚 编辑:李丽 2019-06-12 14:22:13
时刻新闻
—分享—

QQ??20190612122242_??.jpg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

相关报道Vlog丨和红网时刻记者一起回到红军长征出发的地方

红网时刻6月12日讯(记者 姜媚)85年前的秋日傍晚,于都河畔,一支8.6万余人的队伍从这里出发。那时,谁也不知道到底要走去哪,又该怎么走,只是凭着一腔热血,带着革命信仰:跟党走。从而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

6月11日,“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记者在江西于都跟随红军当年的步伐,追寻他们来时的路。

抵达于都县段屋乡寒信村肖玉恭祠时,75岁的肖南斗正准备打草鞋,稻草拧成一股穿梭在四根麻绳之间,往返之间,一双草鞋逐渐成形。肖南斗是“草鞋三代”,从他爷爷那一辈就以打草鞋为生。当年,得知红军到了于都,肖南斗的父亲肖昌传很高兴,不住地说:“红军来了,老百姓就有好日子过了。”肖昌传带着5个朋友一起为红军赶制草鞋,在一个星期里打出了两百多双草鞋送给红军。

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及中央、军委机关8.6万余人在于都县集结出发,无数苏区群众日夜赶工编织草鞋,只为了不让红军赤脚行军。于是就有了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里那幅用80双草鞋拼成的中国地图,“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战士们穿着草鞋走出来的。”纪念馆副馆长张小平说。

在离寒信村不远的围上村铜锣湾村组,长征记忆也仍然鲜活。

1934年10月7日,红一军团接到中革军委命令,将防务移交给红五军团之后,从兴国的竹坝、洪门撤离,向于都境内移动,于10月11日到达段屋、宽田地区。红一军团15师从石城撤离战场,于10月12日到达集结地域。军团部驻在铜锣湾,全军团在此休整补充长达6天时间。

72岁的刘伯俊回忆道,他的伯父刘井长当年和几个同村青年一起参加了红军,随部队驻扎在铜锣湾。为了支持红军,铜锣湾人民省下自己的口粮,短短数天内便筹集到了两万余斤粮食,“就堆在一个坪里面”,刘伯俊告诉我们,对这些筹集来的粮食,红军都是当场结算后再分发给各连队,不占老百姓一分钱便宜。

10月16日傍晚,红一军团从这里出发到达贡江北岸的梓山山峰坝宿营,第二天傍晚渡过于都河,率先踏上了长征之途。

也是在那个时候,时年39岁的段九长跟随红军一同出发长征,由于身材高大壮实,他被安排去和其他人一起轮番抬发报机,战友们陆续牺牲,到了过草地的时候只剩下他和另一位战友谢宝金,两人历经重重困难,将发报机抬到了延安。

新中国成立后,段九长回到家乡继续务农。1954年毛主席寄给了他300元,他建起了四间土木结构的房子后,将剩下多余的钱又寄回给毛主席。“爷爷说现在国家还很穷,我们不要给国家添麻烦,这个钱是毛主席给我们用来盖房子的,既然剩下了,也要还回去,不要浪费国家的财产。”段九长的孙子段春华告诉我们。

一路寻访,一路感动。斗转星移,人间已然换了面貌,但那些军民情深的故事依然熠熠生辉。回溯“长征源”,追寻先辈们的足迹,我们也当怀揣初心,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新长征。

来源:红网

作者:姜媚

编辑:李丽

本文为湖南红网新闻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news.rednet.cn/content/2019/06/12/558637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