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全国人民都开启了“宅”模式。
大中小学均延迟开学,本着虽然停工停课但学无止境的思想,各地中小学陆续开始在线上课。
一天之间,中国多了60万老师“主播”。
实际情况与想象有那么一点出入。
难得的相处时光
学生们美滋滋的假期被打破,钉钉在各大应用平台上被涌入的00后大军给了1星“好评”。
原因也都是五花八门。
例如:这个软件实现了我从小在家上课的梦想,特给出一星好评。更有甚者评论区有用户作诗一首。
一边赞美一边给差评,令人啼笑皆非。
教育专家分析称,一星的评价并非是针对钉钉,其实是00后们对在线上课时内心情绪的一种表达和宣泄,不可过于较真,但也不该忽视。
最难的是家长,除了自己要复工,还要盯着孩子上网课,充当陪读、后勤、摄影师......
经过几天手忙脚乱的尝试后,北京小学生家长严瑾调整了心态,觉得和孩子一起上网课让她感觉很神奇。
“这么大一个小屁孩,她能和你一样通过APP去开电话会议,去接受这个社会带来的先进技术,这点我其实挺认同的。”
她甚至通过疫情期间的网课经历反思自己,“如果让女性更多的回归家庭,这次的经历其实挺触动人心的。”
线上直播,花式教学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在线听课,更有仪式感,一些学校在网课第一天别出心裁地举行了线上升旗仪式。
网课应运而生了一个新的词汇。
为了让网课的效果更好,老师们使出百般技艺,努力让自己成为“合格主播”。有条件的,在空荡荡的教室开课;没条件的,自制各种“花式”直播设备:电线、衣架、挂历、自拍杆、电扇底座……信号不稳定,爬到山顶打灯为学生直播上课。
没有直播课的经验,紧急自我充电。
认真研究哪个直播软件更好用、滤镜怎么加、弹幕怎么设置等等。
学“李佳琪卖货式”直播上课。
一位山西老师在钉钉群里说:“无法冲锋陷阵的教师,唯有守护好自己的职业,教给我的孩子们,做一个有大爱有大义有专业有贡献的人!”
在防疫抗疫的另一个战场上,每个老师都是一个战斗堡垒。
在这个特殊时期,他们坚守岗位,没有落下一堂课。
“停课不停学”不等同于网上上课
疫情当前,为了不耽误学业,老师和学生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
只有参与教学的授课老师,才清楚课程怎样调整最适合新的授课形式;
只有听讲的学生,才明白什么样的课程能让自己收获最丰富的知识。
针对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回应:
目前采取的网上学习是一项临时应急措施。
“停课不停学”不是指单纯意义上的网上上课,也不只是学校课程的学习,而是一种广义的学习,只要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可以的。
教育部明确规定,做好网上教学工作没有必要普遍要求教师去录播课程。
各地的学校可以选择国家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或者是集中干力量进行录制。
学校可以提供相关的教学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以减轻老师、学生以及家长的负担。
教育部也作出指令,对小学低年级上网学习不作统一硬性要求,由家长和学生自愿选择,对其他学段学生作出限时限量的具体规定,避免学生网上学习时间过长。
坚决防止超前过快学习,保护学生视力。
同时,不得强行要求学生每天上网“打卡”、上传学习视频等。
要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通过增大休息间隔、做视力保健操、强化体育锻炼等方式,保护视力,增强体魄,保障身心健康。
在线教育的考验与机遇
学校把日常的教学从线下搬到线上,这是中国互联网发展20年从来没有碰到过的事情,在线教育顿时成为风口。
部分老师和家长相信:网络授课会成为大趋势。
上亿人上网课,类似于一次全民在线教育免费普及,既是历史考验更是历史机遇。
专家称:直播技术将进一步得到完善和推广,同时将培养和促成一批新用户的消费习惯。
从长期逻辑看:预计随着 5G 时代逐渐来临,在线教育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在疫情期间初尝直播教育的传统师生群体,若干年后回看,这未尝不是一次集体走在时代科技前沿之举。
目前给课程带来新鲜感的“停课不停学”,在陪伴师生们度过这一段抗疫时光之后,必将继续焕发活力,以更成熟与娴熟的姿态,为学生们带来“躺着也能听讲”的享受,为老师增添“双击666”和“收火箭”的乐趣。
综合人民网、经济观察网等
来源:红网
作者:竞萱
编辑:冯竞萱
本文为湖南红网新闻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