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杨朝文 河南洛阳报道
“全村人均耕地不足二分,人均年收入不足400元,村里全是土坯房,是出了名的失学儿童多、光棍汉多、酗酒滋事多、打牌赌博多、搞封建迷信多、生活靠赊欠多的‘六多’村。” 重渡沟管委会书记张志钦这样向记者形容20年前的栾川县重渡沟村。20年后,这里已经是远近闻名的4A级风景区,人均十万以上的小汽车1.2辆,超过北京、上海,全村90%以上农户发展农家宾馆,被誉为“中国农家宾馆第一村”。
秀美的自然环境成为带动重渡沟脱贫致富最有力的助手。
重渡沟为何出现如此蝶变?这里山中藏了宝。距离栾川县城20公里的重渡沟村,相传因为东汉光武帝刘秀二渡伊水至此,摆脱王莽追杀并成就帝业而得御赐之名。核心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8%,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最高可达6.8万个,年平均气温12.4℃,千泉喷涌百瀑成群,万亩竹海遮天蔽日,堪称“北国江南”。
1996年,当地党委政府依托重渡村的自然风光开发乡村旅游,借助国家扶贫机遇,成立只有4人组成的旅游开发公司。经过三年努力,1999年7月10日,重渡村正式竖起乡村旅游的牌子。按照“公司+村组+农户”运作模式,大力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观农家景、享农家乐、购农家物”为核心的乡村旅游,探索出一条“以旅助农、以旅促农、以旅富农”的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子。
乡村旅游为山区广大群众打开致富之门找到一把金钥匙,重渡沟民宿从开发之初的10余家、200来张床位发展到现在的328家、12000余张床位。村民年人均收入由1999年的不足400元发展到现在的50000元以上。张志钦介绍,近年来景区还立足房间数量做减法,环境、设施、服务做加法,着力提升民宿品质,同时,通过解决民宿提质建设融资难、民宿品牌推广难,让重渡沟民宿持续吸引八方来客。
农家小院经过细心改造,成为游客“打卡”的热门地点。
重渡沟“栖迟·玖宿“老板娘张瑜以前将房屋出租给别人经营农家乐,自己则在景区索道上班,去年租约到期后,张瑜在景区管委会的支持下,斥资300万将房屋“精装修”,改造成精品民宿。同时,她还学会了抖音直播,闲暇时给粉丝介绍村里的美景和自家民宿的特色,短短2个月时间就吸引了3万多粉丝。现在的客人中,有三分之一左右的都是看过她的直播后专门来游玩的。张瑜告诉记者,目前周末的民宿房间预定已经排到了2个月后,算下来一年收入能有30多万元。
景区的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带动了重渡沟村民脱贫致富,周边乡镇数十个村子也走上乡村旅游快车道,从事经商、加工、种养业、运输、餐饮服务等社会就业人数达到3.5万人;由旅游产业辐射出的土特产品销售商店达到470家,
张志钦介绍,重渡沟示范区将继续以重渡沟景区为核心,实施“北扩南延”工程,向北计划投资50亿元,充分整合度假区内北部5个村的各种旅游资源,建设“山水观光、健康养生、乡村旅游、科普教育、休闲养老”等十大产品体系;向南将伊河沿岸9个村按照“一村一品”,“数村一业”的格局,使重渡沟成为全国旅游景区与原住民互利发展和旅游扶贫的新样板和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来源:红网
作者:杨朝文
编辑:肖拓
本文为湖南红网新闻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