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神奇黑洞,跟“上帝粒子”、引力波、量子光学终于围成诺贝尔物理学奖一桌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刘良骏 编辑:廖浩宇 2020-10-06 20:19:22
时刻新闻
—分享—

当地时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戈兰·汉松宣布,将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莱因哈德·根泽尔(Reinhard Genzel)和安德里亚·格兹(Andrea Ghez),三位获奖者因发现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现象黑洞,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奖金(约合760万人民币)。

据诺贝尔奖官方推特显示,罗杰·彭罗斯因发现“黑洞的形成是广义相对论的有力预测”而获奖,莱因哈德·根泽尔和安德烈亚·格兹则是因为“在银河系中心发现了一个超大质量的致密天体”而获奖。

微信图片_20201006181928.png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们都是谁?

u=271657733,649797474&fm=26&gp=0.jpg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

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1931年出生于英国埃塞克斯州的一个医生家庭。

彭罗斯对数学物理的贡献集中在和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相关的问题上,而这些问题都和几何有关。

彭罗斯证明了,在大质量天体塌缩成黑洞的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个点,所有的塌缩物质在这个点之后不再存在路径。用几何的语言来说,这是几何上的奇点。而在普通的人看来,这是毁灭之点,因为越是靠近这个点,引力产生的拉扯力越大,最终归于毁灭。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在这个点上,所有的物理学定律不再适用。霍金后来与彭罗斯一道将奇点的存在性证明推广到更加一般的情况,包括早期宇宙。

QQ截图20201006191034.png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莱因哈德·根泽尔(Reinhard Genzel)。

莱因哈德·根泽尔(Reinhard Genzel),1952年3月24日生于德国巴德洪堡,德国天体物理学家。1978年在波恩大学获得物理学和天文学博士学位,论文是在波恩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学研究所撰写的射电天文学。

1978-80年期间,他在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担任博士后研究员,主要从事射电甚长基线干涉测量和银河系恒星形成区的中红外研究。1980年以米勒研究员的身份来到伯克利,从事远红外光谱学研究。1981年加入物理系,从事红外和亚毫米天体物理学研究以及星际介质研究。1986年离开伯克利,到慕尼黑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任所长。1986年,他离开伯克利,成为慕尼黑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的所长,同时也是慕尼黑大学的名誉教授,在那里,他和他的团队利用研究所开发的最先进的红外仪器开展了一项研究银河中心、活跃的星系核和高红移星系中恒星形成的计划。1999年,他回到伯克利担任兼职教授。

QQ截图20201006183135.png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安德里亚·格兹(Andrea Ghez)。

安德里亚·格兹(Andrea Ghez),1965年6月16日出生,1992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92-1993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做博士后,此后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任教授。美国天文学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物理与天文学系教授。2004年,《发现》杂志将季姿列为美国20位在各自领域表现出高度理解力的科学家之一。

1994年盖茨成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授,并开始研究黑洞(曾经巨大恒星的超致密遗骸,其巨大的质量使得所有物体甚至光线也无法逃脱其引力的吸引)。她的研究涉及使用高空间分辨率成像技术,例如凯克望远镜的自适应光学系统,来研究恒星形成区域和银河系中心被称为射手座A *的超大质量黑洞。

新闻多一点:诺贝尔物理学奖近10年获奖者

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颁发给两个领域的科学家,其中,加拿大裔美国科学家詹姆斯·皮布尔斯的获奖理由是他在物理宇宙学领域的理论性发现;而瑞士科学家米歇尔·马约尔与瑞士科学家迪迪埃·奎洛兹则因“发现了围绕其他类太阳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获奖。

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美国科学家阿瑟·阿什金、法国科学家热拉尔·穆鲁及加拿大科学家唐娜·斯特里克兰,以表彰其在激光物理学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贡献。

2017年,雷纳·韦斯、巴里·巴瑞斯和吉普·索恩因引力波探测研究获奖。

2016年,英国科学家大卫·索利斯、邓肯·霍尔丹和迈克尔·科斯特利茨,因在理论上发现了物质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而荣获该奖项。

2015年,日本科学家梶田隆章和加拿大科学家亚瑟·麦克唐纳共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两人因发现中微子振荡,证明中微子有质量而获得了这一奖项。

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是日本科学家赤崎勇、日裔美国科学家中村修二及日本科学家天野浩。他们开发了蓝色发光二极管(LED),使节电的高亮度照明器材成为可能,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因此受到高度评价。

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比利时理论物理学者弗朗索瓦·恩格勒和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两人因预测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而获奖。

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法国科学家塞尔日·阿罗什与美国科学家大卫·维因兰德获得,两位物理学家因为在量子光学领域对光与物质间的密切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研究而获得表彰。

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美国天体物理学家萨尔·波尔马特、澳大利亚物理学家布莱恩·施密特及美国科学家亚当·里斯,表彰他们“通过观测遥远超新星发现宇宙的加速膨胀”。

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表彰他们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石墨烯是目前已知材料中最薄的一种,被普遍认为会最终替代硅,从而引发电子工业的再次革命。

背景:“数”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3次:

1901年以来,诺贝尔物理学奖共颁发过113次。其中有六个年份没有颁发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分别是1916、1931、1934、1940、1941和1942年。根据组委会的章程,如果候选人的贡献没有达到要求,那么奖金将被留至下一年。如果第二年仍然没有合适人选,奖金将被加入到基金会的初始资金中。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诺贝尔奖较少颁出。

213人:

1901-2019年,共213人次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中,美国物理学家John Bardeen(约翰·巴丁,1908年5月23日-1991年1月30日)因晶体管效应和超导的BCS理论在1956年、1972年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5岁:

迄今为止,最年轻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是William Lawrence Bragg,获奖时是25岁。1915年,他和他的父亲William Henry Bragg同时获奖。

96岁:

2018年,亚瑟·阿斯金(Arthur Ashkin)以96岁高龄获奖,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的最年长者。

3位女性:

历史上曾有3名女性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分别是“居里夫人”玛丽·居里(Marie Curie)、德裔美国物理学家玛丽亚·格佩特-梅耶(Maria Goeppert-Mayer)和2018年的得主唐娜·斯特里克兰。

其中,玛丽·居里两度获得诺奖。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居里夫人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刘良骏

编辑:廖浩宇

本文为湖南红网新闻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news.rednet.cn/content/2020/10/06/847118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