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3月20日,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再曝重大发现,现已出土黄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全世界为之震惊,并在网上引发刷屏浪潮。有专家认为,此次考古发现堪比著名的秦兵马俑,将中华文明史至少提前了1000年。据红网舆情中心(红网智库)监测系统数据显示,截至3月23日14时,全网相关信息共80万余条,其中微博话题#三星堆遗址考古重大发现#阅读量已达11.1亿次,讨论达12.8万人次。
火出圈了,三星堆新发现引全网热议
黄金面具、大口尊、青铜神树、丝绸遗痕……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已出土的500余件文物,工艺之精美、风格之独特,再次让人们惊叹不已,当天多个话题霸占各大社交平台热搜榜单,不愧是“考古界顶流”之一。
直播+MV助力三星堆考古刷屏。笔者注意到,本次三星堆“上新”全程直播,其中央视新闻频道在3月20日至3月23日推出《三星堆新发现》直播特别节目,实时报道、全景呈现三星堆遗址考古的最新发掘成果,吸引上千万网友蹲直播观看,网友们还化身“云考古队员”,怀着“拆盲盒”的心情线上观摩,不时“脑洞大开”,弹幕横飞。除了直播外,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联合推出了堆堆Live《我怎么这么好看》MV。MV将三星堆文物原创手绘动画和最新发掘现场视频相结合,并融入了四川方言的电音神曲,以rap的形式呈现三星堆历史与故事,更是又一次引爆网络。
三星堆遗址相关话题引发网民热烈讨论。自1986年三星堆遗址1、2号“祭祀坑”相继被发现,关于三星堆的传说和故事就一直未断,甚至还出现“三星堆文明来自外星”“中华文明源于西亚”等论调。此次“祭祀坑”出土大量震撼人心又富有神秘色彩的文物,更是引发大量猜测,网友也各抒己见,引经据典地对三星堆遗址的起源、断代进行激烈讨论。其中对于三星堆疑似为外星文明这一说法,人民日报等央媒援引专家的话予以否认,称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出品,并不是外星人的文化。
全民追星,三星堆新发现再掀“考古热”
此次三星堆新发现进一步激发了大批网友探寻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考古成了许多人感兴趣的一门学问,不少人更是选择通过读书来进一步加深对历史和文物的了解。京东等图书平台有关“三星堆”“考古”“文物”等关键词的搜索量也在飙升。另外,由于此次出土文物与《盗墓笔记》等小说里的描写出现“巧合”,相似的细节引发了网友惊叹,作家南派三叔也冲上了热搜,探险、悬疑类小说的销售量也有所增长。但有舆论认为,“盗墓小说”会让公众对考古的认知停留在戏剧性、故事性的刻板印象上,进而忽略考古的严肃性、正当性与重要性。
三星堆主题相关旅游项目热度升温,某在线旅游平台发布数据显示,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门票预定近期暴增,很多网友都迫不及待想要亲眼目睹这些文物的风采。据报道,目前三星堆的考古挖掘仍然在继续,博物馆虽然目前处于正常开放状态,但是观众还看不见此次考古挖掘刚刚出土的文物,因为文物从出土到展出需要保护、修复等一定的过程,观众还需要耐心等待。
舆论认为应客观看待“考古热”现象。红网刊发评论《三星堆成网红,仍不可忽视“考古热”背后的忧思》,认为公众在拥抱“考古热”的同时,也要警惕夹杂其中的虚假信息。否则,相关不实之词不仅会给中国考古界扣上了一头“黑锅”,有损其公信力,更会误导考古小白们从根源上否定华夏文明的正统性,从而缺失文化自信。
3号“祭祀坑”青铜器上的精美纹饰。(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让文物“活起来”,助力文化自信再提升
近年来,围绕文物、博物馆IP进行文创开发呈现出井喷态势,如《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曾侯乙编钟》等文化类综艺节目,用全新的方式演“活”了国宝,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把中华文化生动形象地呈现在了观众面前。此次三星堆考古发掘过程中,古代文化与现代科技疯狂碰撞,文物的展现形式不再只是“高高在上”,呈现了华夏文明的多样性,增强了国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习近平总书记倡导让文化遗产活起来,释放文化遗产中所蕴藏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潜能,续写传统文化复兴的煌赫篇章。2020年9月28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专门以考古为主题举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笔者还注意到,2021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今年以来,《国家宝藏》第三季、河南春晚《唐宫夜宴》等节目助推文博热频频“出圈”,成为现象级文化景观。据中国文物报,今年国家文物局将加强与新闻媒体合作,多渠道定期通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同时,国家文物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媒体策划推出中国首档大型考古类文化节目《中国考古大会》,并举办“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纪念活动”。
笔者认为,“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会说话”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共识,此次三星堆上新掀起的全民考古热,让历史文物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宝贵的中华历史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光彩,必能增强文化认同,提高国人的文化自豪感与自信心。
来源:红网
作者:柳纲辉
编辑:肖拓
本文为湖南红网新闻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