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际观察丨德国换帅在即,默克尔留下属于她的时代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胡冲 编辑:王津 2021-09-25 18:42:25
时刻新闻
—分享—

9月26日,德国将迎来新一届议会选举,已连续执政16年的默克尔这次终于不再是选举的中心了。这次大选对于许多德国人来说是一道历史性的选择难题,因为一向稳健、明智,且让他们安心的“默克尔大妈”没有寻求连任。一时间,不少德国人的选票不知该投给谁,选战也因此变得扑朔迷离、难以预测。

2005年,默克尔正式成为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到2021年,她已整整执政16年,在此期间,大洋彼岸的美国已经历小布什、奥巴马、特朗普和拜登政府,而默克尔岿然不动。

590.jpg

2005年11月22日,德国新任总理默克尔(右)在柏林总理府举行的交接仪式上向即将离任的总理施罗德(左)致敬。默克尔正式成为德国第一位女性联邦总理。

默克尔是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她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之一,也是美国《时代》年度风云人物,素有“铁娘子”“德国母亲”等称号。在16年的总理生涯里,她先后带领德国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欧元危机、难民危机、气候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大大小小的危机。

默克尔原名安格拉·多罗特娅·卡斯纳,1954年生于德国汉堡,她的祖父曾是波兰人,后移居至德国,因此默克尔拥有四分之一的波兰血统。默克尔出生后不久,全家便迁至民主德国地区。1973年至1978年,默克尔在原民主德国莱比锡大学攻读物理学,1986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了。这一重要事件改变了默克尔的人生。

德国成为经济强国

本世纪初的德国受累于“福利国家”的体系,经济不景气,失业率一年比一年高。前任总理施罗德因推出备受争议的改革措施,而连任失败;默克尔“临危受命”上台后延续施罗德的改革举措,率领德国抓住机遇完成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利用欧盟一体化的契机,将大量低端制造业转移至联盟内部小国家,而自身却凭借着强大的工业能力,保留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高端机械制造。随着欧盟的不断发展,德国在欧洲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欧洲的经济中心。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德国在2005年到2021年期间的人均GDP增长率高达18.3%,德国的人均经济指标也在默克尔任内迅速拉开了与法国和英国的差距。

难民政策的“翻车”

2015年开始的叙利亚难民危机是默克尔执政生涯的一次翻车。在难民潮初期,颇为保守的默克尔对于是否接纳难民态度冷漠。2015年8月,迫于政治和民意压力,默克尔宣布开放边境,允许叙利亚及其他中东难民进入德国避难,短短数月内,几十万难民涌入德国。

877.jpg

2008年8月24日,德国柏林,默克尔(中)在总理府举行的“门户开放日”活动上欢迎参观者。

大量接纳难民后,短期内出现的社区文化冲突事件增加,外界对难民抱有暴力犯罪以及“白眼狼”等刻板印象。突如其来的难民潮让默克尔饱受诟病,也让她最后一次的连任阻碍重重。面对众多指责,默克尔被迫做出检讨,让其政治声望大打折扣。有着民粹主义影子的极右翼党派AFD靠着炒作难民议题以12.6%的比例进入联邦议院,一度让默克尔所在的基民盟组阁困难,最终还是凭借着亦敌亦友的社民党的支持,默克尔才化险为夷完成组阁。

16年,12次访华,70多个对话机制

执政16年,访华12次,默克尔绝对是来中国次数最多、对中国情况最了解的西方领导人之一。

每次访华,除了首都北京之外,默克尔都会走访另一座中国城市,上海、南京、西安、广州、天津、成都、合肥、沈阳、杭州、深圳、武汉。这些年,默克尔走过的中国城市,遍及大江南北,甚至比许多中国人还要多。

从默克尔的安排来看,她对中国有浓厚的兴趣,对发展中德关系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诚意。她愿意到中国各地走访,表明她愿意更深入、更广泛地认识中国。观察人士认为,默克尔对华政策的一大特点是稳定性强,“品控”做得很好。这个稳定性是和她本人执政了16年联系在一起的,不过一个人能坚持16年稳定、连续地做一件事,也很不容易。

214.jpg

2021年7月15日,美国华盛顿特区,默克尔访问美国,与拜登举行会谈,讨论疫情应对、气候变化、经济复苏和安全等议题。

9月23日,英国《卫报》评论称默克尔是动荡时期的“稳定堡垒”。在西方民族主义复苏的背景下,这位21世纪目前在位时间最长的欧洲领导人,一直是在世界舞台上以共识和基于规则的政治方式行事的重要旗手。“在这段只有俾斯麦才能超越的漫长任期中,默克尔塑造了自己所处的时代。而外界将怀念她在西方政界令人放心的稳定和建设性存在。”(红网·燃青年工作室)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胡冲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红网新闻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news.rednet.cn/content/2021/09/25/1019796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