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内首个演出票务系统行业标准实施 能拴住“黄牛”吗?

来源:红网 作者:王津 编辑:肖拓 2021-09-26 18:05:25
时刻新闻
—分享—

每逢有明星演唱会或剧场节目开演,准备进场的观众耳边总会响起“买票吗”的声音,正常购买的门票经过“黄牛党”的操作,随即变为高价票、天价票。尽管相关机构和平台曾多次联手打击“黄牛”,但是仍然屡禁不止。

近日,由文旅部颁布的《演出票务服务与技术规范》正式实施。作为国内首个演出票务领域的行业标准,是否真能有效打击“黄牛”生存空间、治理行业乱象?

此次发布的行业标准中提到的演出场所主要涉及哪些?

f9198618367adab41ec0243f1dfea9158701e469.jpg

包括11个类型一共15种场所,比如剧场、剧院、会堂、礼堂等艺术表演场所以及在广场、体育场馆、旅游景区等各类临时搭建的演出场所。

无处不在的“黄牛党”也分等级,他们有啥区别?

50da81cb39dbb6fd4459de95940eb111972b3731.jpg

一类可以称为散户,常出现在演出场馆门口,在演出开始前,高价出售囤积的票。也有一些“黄牛”手里没票,通过现场买入观众急于转手或多余的票,再高价出售,赚取差价。

另一类是大户,他们直接对接票务公司,大规模买入,再通过网络平台等进行高价销售。常见的“黄牛党”操作方式,多是在一些热门演唱会、演出等票务方面,利用供不应求的市场炒高票价。

标准出台 迈出票务规范第一步

此次出台的《演出票务服务与技术规范》行业标准首次进行了有关票务的编码规范,这意味着未来每张演出票的编码都有全国统一标准,也就是说,我们手里的每一张演出票都可以实现全流程追踪。统一编码将使票务管理系统和票务销售系统并行,涉及场所管理、实名购票、销售管理以及退票、检票等全过程,为市场在售演出项目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分析基础。编码能够快速对应大数据筛查,便捷掌握不同区域、各不同类型的演出产品销售情况。

完善演出票务管理 打击“黄牛”生存空间

微信截图_20210926103428.png

“规范”的实施,以及采集和服务平台的上线,表明推进演出票房的透明化管理迈出了重要一步。“规范”完成了售票信息透明、观众实名核销,有助于从根本上杜绝钻市场空子、肆意哄抬价格等扰乱演出市场秩序的行为,过去买火车票难,“黄牛”倒票现象猖獗,后来采取实名制,所有车票在平台上清晰可见,取得明显效果。业内人士预测,“规范”将完善演出票务管理,有效打击“黄牛”生存空间。

规范出台 关键在落实

有了《规范》,关键在落实。不然“黄牛”被取缔了,可能会出现其他形式的“黄牛”。归根结底,“黄牛”不可能彻底消失,而我们观众想要的是规范化、合理化的服务,而不是像此前漫天要价、乱象丛生。(资料来源:央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

来源:红网

作者:王津

编辑:肖拓

本文为湖南红网新闻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news.rednet.cn/content/2021/09/26/1020180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