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珉颖 报道
当地时间3月8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禁止美国进口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能源,金融制裁进一步升级。
金融制裁背后真正的目的是什么?美国在这场冲突中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冲突的走向会对美国产生怎样的影响?红网时刻新闻记者专访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孙成昊。
孙成昊博士,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曾就职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主要从事美国对外决策机制、美国政治与外交、中美关系等研究。
制裁升级的背后是什么?
记者:美国宣布禁止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能源,进一步加码制裁,这对俄乌冲突会有怎样的影响?
孙成昊:首先这是打压俄罗斯的一个重要手段。俄罗斯的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来源依赖能源出口。
同时美国号召盟友一起制裁,这实际上大大影响了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能源联系。从经贸这个领域看,这次危机已经削弱了欧洲和俄罗斯的能源联系,这意味着美国能源企业将从欧洲获得更大的市场。
但欧盟很多国家并没有第一时间跟进,因为他们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性比较高。比如德国,没办法短时间内从别的地方获得跟原来等量的石油进口。但另一方面,欧盟今年也想提出一个计划,要削减2/3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英国也提出要在今年年底之前,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
这样,美国就成了最大受益者。它是比较大的能源出口国,它本来在欧盟市场占有率可能因为有俄罗斯的存在得不到太大的上升空间,但冲突之后,它在欧洲的市场占有率会大大提升。
除此之外,美国的制裁对俄乌冲突本身并没有任何的积极作用。
记者:冲突发生以来,中国、以色列和土耳其等国都在积极斡旋,争取早日停火,避免更大的人道主义危机。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却在用严厉的制裁企图遏制俄罗斯,同时给乌克兰提供军事支援。美国这样的态度和做法,传递着什么样的信号呢?
孙成昊:目的不同,决定了手段不同。中国和其他热爱和平的国家,希望早日停止冲突,避免危机发酵,希望世界稳定发展。但是我觉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包括北约,更多的还是用一个现实主义的地缘政治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包括看待这场危机。
俄乌冲突背后是深刻的历史和安全原因。美国和北约都在后面扮演了难以忽略的角色。美国最初的盘算是利用乌克兰与俄罗斯对抗,在俄罗斯周围扶持一个对抗俄罗斯的力量,以此来挤压俄的战略空间,打压俄的地区影响力。
经过五轮扩张,俄罗斯的周围国家几乎已全部加入北约阵营。乌克兰国土面积很大,曾是前苏联的一部分,又与俄罗斯有着漫长的边界线。因此,俄罗斯对于乌克兰加入北约有这么大反应,我觉得是非常能够理解的,北约已经扩张到家门口了。
从此地图可以看出乌克兰对俄罗斯的重要意义。
但目前的形势发展恐怕已经超出当初美国的预期和干预能力。也是美国玩火玩过头的一个典型表现。
从美国这一轮操作来看,即便是没有预料到的局面,但仍希望自己变成一个受益者。美国试图通过这场危机来进一步加强对欧洲的控制。除了能源问题,这场危机基本上也摧毁了欧洲在短期之内谋求所谓战略自主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欧洲安全仍然会在美国领导的北约框架下得到保障。
谁动了美国的奶酪?
记者:美国为何要如此针对俄罗斯?
孙成昊:美国一直把俄罗斯视为战略竞争对手,这决定了美国的目标,就是千方百计削弱这些所谓的战略竞争对手。
这次危机给了美国一个很好的借口,去做一些他原来可能做不了的事情,包括联合西方国家来制裁俄罗斯。虽然之前美国对俄罗斯也有一些制裁,但力度没有那么大,范围没有那么广,可以号召的国家也没有那么多。我觉得美国背后的真实目的仍然是包含了要打压俄罗斯的发展,所以他做出这样一些火上浇油的政策选择也就不奇怪了。
普京曾说过,希望用20年时间给人民一个强大的俄罗斯,但这与美国的意图相反。
美西方长期把俄罗斯视为苏联解体后的一个地区中等国家,不愿意承认俄罗斯的地区影响力,一直希望把俄罗斯纳入到以美西方为主导的安全框架里或者是地区框架里,但俄罗斯从来没有放弃一个大国的抱负。
记者:美国对于俄乌冲突的态度和采取的措施,是否就是美对外政策与谋求利益方式的一个缩影?
孙成昊:美国有两个鲜明的特点。第一,总是围着自己转,永远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这种特征在特朗普执政的时候是达到了巅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美国优先政策,他自己就是这么说的。说白了就是做任何国际事务的参考标准都是美国利益至上,那么拜登执政之后虽然不提美国优先了,变成了服务于中产阶级的美国外交,但是我认为是换汤不换药,内核仍然是美国优先。
第二,是美对外非常喜欢用强制性的胁迫手段,除了战争手段以外,比较明显就是对外制裁,这大家都看得很清楚了。
美国主要凭借经济全球化形成的经济联系和自身体量,频繁对竞争对手或者和美国存在分歧和矛盾的对象发起制裁或者打压,目标就是为了改变对象国的政策选择。这种通过长臂管辖企图胁迫他国改变的方式,也只会对国际关系的稳定造成冲击。
俄乌何去何从,美国稳赚不赔?
记者:俄乌已经历过三轮谈判,乌方代表已提出以放弃加入北约换取领土完整的建议。有些专家预测,双方很有可能回归明斯克协议,以不充分协议的方式结束冲突。假如结果真的如此,美国会不会从最大的得利者变成最大的失利者?
孙成昊:如果乌克兰提出放弃加入北约,肯定是向解决问题的方向迈进了一步。但目前信息非常庞杂,各方表态也不太一致,还得看后续谈判进展。
如果返回明斯克协议肯定是好的一步,但关键是看美国是否真正支持乌克兰保持一种中立的态度,我对此比较悲观。
这次危机基本不会改变美国对俄罗斯的整体战略目标,甚至会进一步固化和强化美国想要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的需求和动力,所以我觉得美国不太会成为最大的失利者,他可能有些目标没有办法实现,但在这个危机之后,美方会借这场危机,进一步渲染抹黑俄罗斯,比如说将俄罗斯描绘成对乌克兰乃至欧洲安全的最大威胁,那么现在我们也看到了欧洲仍然缺乏自身防务能力,所以它对美国的依赖只会进一步上升。事实上,克里米亚危机之后,美国就是这么做的,
因此,美国在欧洲安全与发展问题上的发言权只增不减,从这个角度看,美国未必是一个最大的失利者,可能最大的失利者还是欧洲。不管是从能源、经济、安全等各方面看,美国此次联合欧洲制裁俄罗斯,很多板子都打在了欧洲各国的身上。
相关报道:
俄乌冲突·红网专访丨张弘:美国将乌克兰视为挤压俄罗斯的前沿阵地与棋子
俄乌冲突·红网专访丨闻竞:拨开疑云,看清冲突背后的美国“影子”
俄乌冲突·红网专访丨谢晶仁:美国“拱火” 乌克兰还得靠自己“灭火”
来源:红网
作者:陈珉颖
编辑:周怡琳
本文为湖南红网新闻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news.rednet.cn/content/2022/03/10/10991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