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际观察|是谁给了朔尔茨力排众议访问中国的勇气?她早就告诉我们了?

来源:红网 作者:陈珉颖 编辑:秦舷 2022-11-15 11:35:42
时刻新闻
—分享—

德国总理朔尔茨(图片来源新华社)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珉颖 综合报道

“可靠与信任,在中德两国文化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它们也是外交与政治伙伴关系的基础。很高兴我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会谈。”

德国总理朔尔茨于结束对中国访问的当天,在自己的推特账号上写下这段话。

德国总理朔尔茨推特发表访华感受。

这是他上任后第一次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他是党的二十大后首位访华的西方大国领导人,他还是疫情以来第一个访华的欧盟国家领导人。朔尔茨此次行程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德国国内保守党派指责朔尔茨释放了“错误的信号”,更有人认为此举是德国在中国与美国之间作出了最后选择。

到底是谁给了朔尔茨力排众议的勇气?或许,早在今年的9月27日,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已给出了一些暗示。9月27日默克尔在出席科尔基金会纪念活动时,发表了自己对当前紧张局势的意见。她呼吁西方世界认真对待普京的讲话,称这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一种政治智慧。并表示,如果科尔还在的话,将“尽一切努力保护和恢复乌克兰的主权和完整”,但与此同时,在涉及战争与和平的问题时,他也会思虑长远,从不会忘记“明天之后”。

德国商界的“明天”需要中国

朔尔茨是否认真对待普京的讲话,我们暂不得而知,但他显然在认真考虑德国的明天该何去何从。

10月21日,朔尔茨在欧盟峰会结束后即宣布访华计划。虽遭到政界的反对,面临美国和其他欧盟国家的压力,但德国商界反响热烈。

据德媒报道,访华消息一经公布,就有超过100位德国企业家报名要求随行。德国政府最终只批准了12位商界领袖随行。人数虽少,但却包括了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集团CEO薄睦乐、大众汽车总裁奥博穆、西门子总裁傅乐仁、默克集团执行董事会主席葛丽鹤、德意志银行首席执行官泽温、德国生物技术公司创始人萨欣等在内的12位在德国,甚至全球都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德企高管,绝对的豪华总裁团。

德国总理朔尔茨(左)和薄睦乐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集团CEO薄睦乐(右)(图片来源于路透社)

11月3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启程前一天英国金融时报发表评论文章《对欧洲而言,抨击中国无济于事》(China-bashing will get Europ nowhere),文章称,欧洲工业企业的发展正面临着一些极为艰难的困境:高昂的能源价格使大量能源密集型工厂关闭停产,绿色产业的发展成本也不断上涨,还有一系列的环境监管措施也随之而来……

对德国来说,中国是重要的经济伙伴。中国不仅有广阔的市场,完整的供应链,还有较低的能源成本,这些都是德国企业需要的。因此,在西方世界中与中国“脱钩”言论愈演愈烈的环境下,朔尔茨不能,德国商界也不允许他与中国“脱钩”。

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集团曾因计划扩大在华业务,同时缩减其在欧洲市场规划而遭到抨击,就此集团CEO薄睦乐回应称:对中国的抨击该适可而止了。今年9月,巴斯夫在广东湛江的一体化基地首套装置正式投产,这里每年可以生产6万吨工程塑料,将被广泛应用在汽车和电子行业。与此同时,德国企业奔驰、大众、宝马等也都已加大在中国的研发投资。

德国能源的“明天”需要中国

德国作为欧洲的能源中转站,北溪管线对其至关重要。如果能源供给出现问题,不仅德国国内生产、生活将受到很大影响,德国欧盟经济第一把交椅的位置也会岌岌可危。

因此,德国一直在寻找能源替代,积极推动能源转型。如今凛冬已至,“北溪一号”却被炸毁,德国这个寒冬再也无法指望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这似乎是有人在逼迫欧洲站队。

有媒体报道,就在今年2月24日俄乌冲突发生前不久,美国总统拜登当时有关“北溪”天然气管道的一段话颇有意味:如果俄罗斯发动军事行动“北溪-2”将不存在,我们将终止它。还有消息称,在“北溪”事件发生1分钟后,在所有人都还都不知情之时,英国前首相特拉斯就向美国国务卿发送了一条信息:“搞定了(it’s done)”。

“这些都是无从查证的消息,我们先不论谁是幕后真凶,从谁能受益更多的角度来看或许更合适”,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院孙成昊称,北溪事件后势必迫使欧洲各国在能源上更加依赖美国。

德国的纬度相当于我国的黑龙江省,已进入寒冷的冬天,如果没有足够的天然气供应,民众的生活,别说日常取暖,可能连炖锅热汤都是奢侈的事情。而为了确保足够的能源来度过这个冬天,德国正在重启和暂缓关停20多座燃煤电厂的计划。

曾经,朔尔茨为了在大选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将德国碳中和的时间表提前至2045年。德国政府气候问题专家委员会对此曾警告:要实现既定碳中和目标,德国未来每年的减排数量必须增加一倍以上,其中工业部门需要增加10倍,交通部门需要增加14倍。

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同时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上已走在全球前列。中国不仅有研发的环境,还是新产品的市场与产业链。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目前全球电动汽车销售量的55%在中国。

面对多方压力,德国若想保持在全球的竞争力,同时完成既定目标,不仅要与中国市场互联互通,还必须要在某些方面采用中国研发出的技术工艺。

面对国内一些政客的指责,欧盟其他国家的反对以及美国的不满,朔尔茨还是率领豪华商业天团完成了一次“冒险”,释放的明确信号是要和中国搞好关系。朔尔茨没有忘记欧洲的战略自主之梦,试图在所有大门都正在关闭的关键时刻,努力的为德国再打开一扇窗。

来源:红网

作者:陈珉颖

编辑:秦舷

本文为湖南红网新闻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news.rednet.cn/content/646655/59/1204812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