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两会会客厅|陈华:找准自身定位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来源:红网 作者:刘志雄 王义正 朱丽萍 编辑:王津 2024-03-08 21:29:13
时刻新闻
—分享—

未标题-1.jpg

全国人大代表,湘西州委副书记、州长陈华。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志雄 王义正 摄影 朱丽萍 北京报道

“虽然我们的科创基础弱、产业底子薄,但并不意味着湘西州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就没有自己的优势。”关于如何理解、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湘西州委副书记、州长陈华在接受红网时刻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湘西州对“因地制宜”有着深刻理解。

湘西州是“精准扶贫”首倡之地。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湘西州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

陈华表示,过去这些年,湘西州能够一跃千年,打赢脱贫攻坚战,靠的就是坚持“精准扶贫”重要理念,而“因地制宜”就是其中的一条重要原则。

“先弄清楚脚下的这块地是什么样的地,再琢磨该种什么苗、栽什么树。”陈华说,“精准扶贫”重要理念是湘西州的精神富矿,将继续引领湘西州各族人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起主导作用,特征是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符合新发展理念。

“在我看来,新质生产力一定是增长集约型、质量效益型、环境友好型的。”陈华说,而湘西州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优势,生态质量是检验是否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标尺。

湘西州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0.39%以上,空气质量、水源质量湖南第一,拥有药用动植物资源2200多种,是发展绿色食品加工、旅游康养的首选之地。

陈华说,对湘西州而言,环境友好的“尺子”刻度更清晰,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守好生态红线的范围内,去努力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产品附加值,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实事求是地讲,目前,湘西州的新质生产力尚处于培育阶段。”陈华表示,虽然湘西州的创新基础和产业基础并没有比较优势,但湘西州正加快构建“1+5+X”现代化产业体系,建强“链长制”“专班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根据湘西州的实际情况和地域特点,来培育和发展符合湘西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新质生产力。

陈华还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案例,类比湘西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之所以能够领先全球,最关键的是我们选择了‘换道超车’。”陈华说,湘西州的发展同样如此,湘西州恐怕很难产生颠覆性技术,但未必不能催生颠覆性理念,通过发展理念的创新驱动生产效率的提升、加速新兴产业的培育、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从而蹚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事实上,湘西州“因地制宜”“换道超车”已有一些探索。

例如,通过数字化手段,对里耶古城出土的3.8万多枚秦代简牍文物进行数字化信息整合管理,让古老的简牍文化“活起来”“火起来”。央视《简牍探中华》节目聚焦里耶秦简,各平台观看人次累计达6.8亿。《德夯幻境》沉式5D苗境喜宴剧场,用数字艺术赋能传统景区、创意表达湘西文化,在全国首创了“演+宴+剧”叠加的新文旅样式,开创了一个“似剧非剧、似演非演、似宴非宴”的沉浸式体验新范本,成为一个颠覆传统观演关系的文旅新物种。

特别是,湘西州进一步增强旅游与乡村振兴的粘性,以农民当主角、以农具作道具、以文化彰显乡村活力,吸引游客的同时激起外出青壮年的乡土情愫,从而赋能乡村振兴。这是一条已有实践证明的发展逻辑链,也是湘西州近年来,推进“科技+文旅”深度融合的成功案例。

通过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系列行动、智慧旅游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项目建设的深入实施,不仅极大促进了文旅产业高速增长,而且催生了一批新业态新模式,驱动文旅产业发展方式发生变革。

陈华介绍,科技创新已经深深融入到湘西州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

比如,酒鬼酒以“新媒体艺术+新文旅+新科技+新消费”的创意叠加,结合企业文化创作沉浸式数字艺术空间《酌境》,打破传统意义上的产品推介模式,让观众在场、在线,实现了用户与品牌、文化的强互动,通过数字艺术复活湘西文化,打造湖南工业文旅新标杆。

“湘西州山好水好、资源富集,我们就是要坚持因地制宜,通过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地保护好这一方山水,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湘西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陈华说。


来源:红网

作者:刘志雄 王义正 朱丽萍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红网新闻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news.rednet.cn/content/646847/90/1361203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