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心更比黄金贵

来源:红网 作者:姜媚 编辑:陈晓丹 2024-03-07 09:50:38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

图片

□姜媚

信心,任何时候都很重要。

2024年全国两会,“信心”反复被提及。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三次提到“信心”——“希望江苏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提振全社会发展信心,党员干部首先要坚定信心、真抓实干”。

图片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图源:新华社)

政府工作报告也三次提到“信心”,比如“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必须增强信心和底气”“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信心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市场经济很大程度上就是预期经济。

学界的一系列研究表明,良好的预期,是市场主体投融资决策、扩大生产等全部经济活动的核心标的,是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基石。

信之弥坚,行则愈远。

信心不是自说自话,而是对自己的能力有着正确而客观的认知。

它来自我们长期爬坡过坎,一路攻坚克难的点滴积累。

回望走过的路,无论是看得见的风高浪急,还是看不见的暗礁深流,我们总能靠着对时与势的准确判断,对快与缓的精确把握,乘风破浪,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

过去的一年,在“多重困难挑战交织叠加”的背景下,我们仍然走出了GDP增长5.2%的复苏曲线,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只有经历过大风大浪,才有充足的底气说:我们对未来满怀信心。

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这是现实困难。

但我国拥有显著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完备的供给优势、高素质劳动者众多的人才优势,科技创新能力在持续提升,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在加快壮大,发展的内生动力在不断积聚——这是潜在优势。

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相依。

我们的信心从哪里来?

只要我们细读政府工作报告,就能读出何谓字字千钧,何谓一纸抵万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其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5%左右的目标在世界舞台上不算低。有专家称,“5%左右”释放了稳增长的积极信号,有助于增强市场预期。

当然,按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的说法,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奋力一跳”。

图片

▲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经济主题记者会。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央行行长潘功胜、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图源:新华社)

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了今年十大重点任务,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新”的举措。

比如,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在首位,就是要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比如扩大内需,提出“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由以往的鼓励,变为强调“鼓励和推动”。

还比如,“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等等。

这些“新”,蕴含了新观点、新部署、新要求,折射出中国经济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

谋“新”,是积极而非被动,是作为而非躺平,是心有梦想的“奋力一跳”,而非迷茫徘徊的“原地不前”。

向“新”,是运动的而非静止的,实现新事物取代旧事物过程,是在现有基础上的更进一步。

1978年,改革开放元年,中国的GDP总量仅有3678.70亿元。

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23年,中国GDP126万亿元,相比1978年增长了342倍。

在爬坡闯关之时,波动和曲折在所难免,但我们必须看到,任何暗礁险滩,终无法阻挡奔腾向前的大江大河。

众所周知,爬山或者跑马拉松等持续周期较长的运动,后半程考验的往往不仅是技巧和体能,还有耐力。

而所谓的耐力,是对终点的渴望、对抵达的执着、对自己的信心,挪动双腿的不只是酸疼的肌肉,更是如磐的信念。

只有我们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才能战胜困难挑战,把握发展机遇,“中国号”巨轮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行稳致远。

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下一个中国也必是更美丽的中国。

00bb7fe7b168418ea88791f073f2fd19.gif

来源:红网

作者:姜媚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湖南红网新闻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news.rednet.cn/content/646847/99/1360434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