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海利刃”淬火启新航 南部战区海军某支队党委深入推进政治整训见闻

来源:红网 作者:周逸峰 陈杰 编辑:文婷婷 2024-04-25 11:11:13
时刻新闻
—分享—

1.jpg

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支队潜艇正驶向大海。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周逸峰 摄影 陈杰 报道

黄昏时分,雾霭蒙蒙。悠长的汽笛声打破军港的宁静,“黑鲸”伏浪低鸣,缓缓停靠码头。

爬出升降口,南部战区海军某支队廖文导高兴地宣布,此次任务,他们创造了支队最长远航记录,技战术性能得到全面检验。这是该艇一年内的第3次远航,短时间内,他们创造了支队3项“第一”。

“这样的任务周期、训练强度和练兵质效,以前想都不敢想。”廖文导坦言,该支队驻地艰苦偏僻、装备型号老旧,过去,他们曾面临人心漂浮松散、管理问题频发、骨干力量缺失的难题,建设发展一度陷入困境。

“越是遭遇困难,党的领导越关键。”面对复杂局面,党委一班人深入推进政治整训,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作为重振纲纪的突破口,聚焦备战中心、强化政治淬炼,官兵重整旗鼓、勇闯大洋,全面建设步入正轨,出海频次增长3倍,顺利完成一系列重大问题攻关,逐步成长为一支捍卫蓝色国土的“深海利刃”。

2.jpg

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支队,海军官兵们列队行进。

一份血书:我不出海谁出海

一份血书,珍藏在某艇员队艇长的抽屉里。

3.jpg

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支队,某艇长在士兵宿舍与士兵谈心。

血迹,来自二级上士龚鹏介。去年,艇员队受领一项紧急任务,出海时间长、危险性大,艇长给全体官兵作了一场慷慨激昂的战前动员:“怕死不当潜艇兵,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

然而,回到班里一看,龚鹏介发现自己并不在出海名单上。想起艇长在动员时所说的话,龚鹏介当场急了,为了向艇党委证明自己并不“怕死”,他刺破手指,一笔一划写下心声,郑重交给艇长。

看到这份血书,王艇长又心疼又好笑。平时,龚鹏介是支队有名的文艺骨干,主持、演讲、配音样样精通。当时支队正在筹备一场颁奖晚会,因为工作冲突,这才没有安排他出海。

“在这个时代,还有战士写血书,我既惊讶又感动。”王艇长说,这体现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潜移默化,根植官兵灵魂深处。

作为支队成立时的第一批官兵,王艇长清晰记得,在这个四周环海、偏远寂寞的海岛上,曾流传着“干得好不如混得好”“躺着也是作贡献”的错误思潮,有的官兵一整年都不出海。

改变,并非一日之功。为了从根子上正本清源,该支队新一届党委班子不断强化党性教育,党委带头辨析反思,深入开展苦乐观、荣辱观、政绩观等“八观”教育,大力纠治“六种不良作派”,加大先进典型培树和外宣力度,纵深推进思想整肃。

“政治整训是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官兵共同参与。”该支队领导介绍,他们号召官兵参加思想大起底大讨论,打造出“蓝鲸论坛”“龙宫讲堂”等一批冒热气、接地气的思想政治教育品牌,让道理越辨越明,价值越规越正。

只跑一次:马上就办而且办好

支队官兵心中,曾有一个长期存在的痛点——

过去,每逢有上级工作组来检查,支队的举报箱就被各式各样的纸片塞满。一封封举报信背后,折射的是官兵诉求无处表达,更反映出官兵对党组织缺乏信任。

“党的威信,大话吹不出来,官威吓不出来,而要靠率先垂范、主动担当的具体行动立起来。”新一届党委班子认为,深入推动政治整训,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力破解难题,让官兵感觉到实实在在的归属感。

他们主动认领旧账,坚持“一人一事一策”,妥善解决滞留部队多年的退役士兵和老职工问题;通过广泛调研,科学推动码头疏浚、楼栋建设等15项历史遗留工程结算;主动多方协调,强力推动停滞十余年的安置住房建设,在官兵的热切期盼中,住房建设全部按期封顶……

去年,支队一名干部的母亲查出乳腺癌,高昂的医疗费用让整个家庭不堪重负。得知情况后,党委开会决定,改变以往“滴眼药”“平均分”的救济模式,集中力量把资金发放给最需要的同志。不久,这名干部的家庭收到救济金后,两位老人给领导打来电话:“谢谢组织的关心,不然我们都不知道怎么过这个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党委以身垂范之下,各级各部门工作理念、工作作风也随之发生根本性转变。机关强化服务基层意识,推行“首接首责”制度,设置“马上就办”办公室,要求尽量做到让部队官兵“只跑一次”。

一级军士长章华锋记得,此前他办理家属随军手续时,不仅表格多到令人眼花缭乱,而且签字盖章涉及多个部门,折腾了3次才办成。去年,他的小女儿到龄入学,通过支队协调帮助,孩子去到了驻地最好的学校。在这个过程中,他只需要把资料提交给一个科室,后续工作机关全程负责。

“革弊鼎新,把工作做到官兵心坎上。”这几年,该支队党委逐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进损管楼、游泳池、医疗房等多项备战急需、官兵急盼的建设项目落地,营区面貌焕然一新。

前不久,官兵自发创作的两部情景剧《手机》《轮休》在支队“火”了。剧中编排的一句顺口溜,让人印象深刻:“有困难找老方,有疑惑找老昌。”

作为支队主官,“老方”“老昌”看到这一幕,不禁相视而笑:“现在大家遇到问题能想到我们,证明党委前期的努力没有白费。”

一条喜讯:人才聚集效应显现

4.jpg

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支队,声纳技师袁伟。

去年,一条喜讯在支队引起轰动:某艇员队二级上士袁伟在任务中表现出众,荣立个人二等功!

这是支队近十年来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战士,官兵们说:“就像沉寂了许久的天空,突然炸响一道惊雷。”这样的形容并不为过,只有亲身经历过支队建设发展历程的老兵才明白,这一成绩有多不易。

5.jpg

声纳技师袁伟带领官兵进行模拟训练。

老兵崔志刚记得,过去他参加各类交流活动,提起支队,许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装备落后,任务少,成绩少”,就连军校学员干部毕业分配时,也大都不愿意选择这里。

“不怪别人,其实我们自己也没有底气”。崔志刚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官兵们看不到方向,许多人盼着退伍,或者期待交流到别的单位工作,支队人才流失极为严重。

“推进政治整训,必须激励担当作为,把留人、选人、用人机制进一步完善。”支队党委研究认为,人才建设是单位发展的基础工程,必须加紧筑巢引凤,立起实干实绩用人导向。

不久,他们制定出台《支队人才建设三年规划》,着力强化指挥员、参谋军官、军士人才等“六支队伍”建设,突出打仗标准选干部、配班子,139名干部得到选拔任用,55名干部实现推荐交流。

“拴心留人,关键是强化价值认同。”支队党委主动找任务、担责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立足现有装备研战谋战,战备任务大幅度增长,多个专攻精练成果在上级评比中获奖。

6.png

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支队,荣获集体三等功的艇员们。

不久前,某艇面对先进的水面舰艇编队,通过高超的战术战法弥补装备硬件不足,以老对新、以弱胜强,取得了“三战三捷”的骄人战绩,创造了支队历史上的首次——全艇荣立集体三等功。

几年来,支队全面立起抓训练有功、当尖子吃香、凭成绩进步的鲜明导向,一大批官兵受到表彰、得到组织重用。

当年,战士封昌利考学离开支队。军校期间,封昌利连续四年综合成绩排名第一,获得多个学科竞赛奖项,两次荣立三等功……顶着这些光环,毕业时,他的选择多种多样。然而,了解到支队这几年的发展变化,封昌利最终回到了这座熟悉的海岛。

“我已经相信,这里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他说。

来源:红网

作者:周逸峰 陈杰

编辑:文婷婷

本文为湖南红网新闻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news.rednet.cn/content/646848/69/1376429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