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南,凭什么敢说“只有河南”丨中部崛起·他山之石

来源:红网·观潮的螃蟹 作者:何超 编辑:王津 2024-05-24 22:50:34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新征程,新使命。如何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奋勇争先?湖南正积极作答。

本月底,中部六省将齐聚长沙,举行第十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5月22日,安徽省党政代表团来湖南考察。

兄弟省份前来“取经”,那么,湖南如何进一步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奋勇争先?红网记者日前分赴中部五省采访,今起推出“中部崛起·他山之石”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何超 郑州、洛阳、长沙报道

“震撼!”

这是记者的第一感觉。

郑州市中牟县一处百亩麦田前,伫立着一堵长328米、高15米的巨幅夯土墙。

墙后不是哪个神秘的村庄,而是到访者已超千万的剧场——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记者最近到访时,景区入口的小麦长势正旺。

到下月初的芒种节气,它们将被制作成一束束金黄的麦穗,送给每一位到来的游客。然后再种上高粱,不停轮转。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图源:景区供图)

这就是农业大省“中国粮仓”的浪漫,述说着这片土地上生命和文化生生不息的故事。

河南,这片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土地,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在文旅融合发展上频频出圈。

去年国庆长假,河南的游客接待量名列全国第一,当时吸引了很多媒体关注。

而今年“五一”假期,河南共接待国内游客6168.1万人次,这一数据再次领跑全国。

这让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是河南?

国资出手,着眼“高能级文旅”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跺就是秦砖汉瓦。

中华五千年,河南始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按知名策划人王志纲的说法,河南是中国的胎记,中华文明的第一声啼哭、第一次开蒙、第一场冠礼,都肇始于此。

先后有二十多个朝代在此建都或迁都,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占了一半。这里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地下文物、馆藏文物。

正是这些无与伦比的文化基因,构成了河南文旅的强大自信。

2021年12月30日,位于纽约曼哈顿心脏地带的纽约时代广场,河南文旅宣传片在大屏幕上循环播放,希望吸引全世界的游客“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就在这一年的10月,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将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列为“十大战略”之一,提出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把高能级文旅定位为河南新的增长极。

“高能级”字眼,意味着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高颜值。

2023年,河南文旅文创发展大会进一步明确目标:坚持创意驱动、美学引领和科技赋能等手段,将河南打造成为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胜地。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研究院院长王少华认为,政府的强力引导,是文旅文创产业的主要推手。

如何做好文旅文创融合文章,河南似乎找到了“破局”之道。

一方面,是文旅“集团化作战”,形成强有力的“大后方”。

文旅项目一般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大体量项目没有龙头企业很难支撑。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集团化作战”是河南文旅产业发展的一种新探索。

2022年,河南组建河南文旅投资集团,为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破题”,提出在5年左右实现资产超1000亿元,打造国内一流的文旅产业“旗舰”。

显然,就是要发挥国有投资大平台优势,做大做强河南的文旅产业。

据河南媒体报道,截至2023年5月,该集团总资产、净资产、利润总额较组建成立之初分别增长159%、178%、949%。

更重要的是,文旅巨头的出现,激活了文旅产业的一池春水。

河南各地政府、市级文旅集团、企业陆续与其签订项目合作。在2023河南省文旅文创发展大会上,签订的10个重点文旅产业项目中,河南文旅投资集团作为签约方独占一半。

不止如此,河南文旅投资集团和本土企业银基文旅、建业文旅、洛阳文旅一道进入“全国文旅集团品牌影响力百强榜”。

河南建业电影小镇。

这些大型文旅企业共同构成了河南代表性旅游项目的“大后方”。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和建业电影小镇,均是河南的标杆式文旅项目,投资额分别为60亿和45亿,由本土房企河南建业等投资,后因资金问题发生股权变更。

2022年,河南文旅投资集团落实省里为知名文旅项目纾困赋能的部署,与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项目、电影小镇开展合作,在资金筹措等方面赋能,实现了多赢目标,体现了国有大集团注入“耐心资本”的优势,为这两个项目持续火爆提供了保障。

2023年,河南文旅投资集团还与中国旅游集团、携程集团、中国康辉旅游集团、众信旅游集团签署“引客入豫”项目。

回看湖南,国资平台同样正在给湖南文旅产业注入新活力。

2022年7月,湖南旅游集团成立,注册资本100亿元,被湖南省委、省政府赋予湖南文旅产业“链主”和“龙头”的使命任务。

湖南旅游集团改革重组不到两年,2023年实现历史性扭亏为盈。2024年,集团力争在全省旅游资源整合、文旅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今年5月10日,长沙城发文旅集团揭牌成立。该集团将推动长沙文旅资源的整合优化,打造“文旅+资产+服务”融合发展平台,实现景点全域联动、线路全域统筹、资源全域共享。

隋唐洛阳城明堂景点的常态化古装演艺节目。

另一方面,则是打造超级文化IP。

“老家河南、天下黄河、华夏古都、中国功夫”都是河南的著名文化IP,如今,河南提出建设郑汴洛国际旅游目的地,打造中华文化超级IP。

怎么理解?郑汴洛指的是郑州、开封、洛阳三市串联而成的目的地,好比湖南的“长沙-张家界-凤凰”组合,郑汴洛历来是河南传统游线。

可以说,承载着河南文旅精华的三地,是河南打造世界文化旅游胜地、落实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关键一招。

据透露,这一目的地的建设,将重点围绕打造郑州文化旅游创意之都、开封文化旅游演艺之都、洛阳沉浸式文旅目的地,共塑年轻、时尚、活力的“古都新貌”。

其中,河南省文旅投资集团将积极参与郑汴洛的一些重大文旅投资项目。

记者注意到,湖南正在打造“奇秀山水”“红色经典”“都市休闲”“历史文化”“农耕文化”这五张文旅名片。

河南和湖南的底牌不同,但各有千秋。湖南适合怎样的打法,如何将这些名片有机串联、托盘而出,同样值得思考和谋划。

颠覆性创意,“活化”传统文化

今年年初,“河南文旅‘截胡’哈尔滨”,靠的是一时蹭热度吗?并非如此。

那河南靠的是什么?

其中绕不开精品爆品频出,创意传播出圈出彩。

2021年,河南卫视节目《唐宫夜宴》问世,打开了河南文化创意的万花筒。此后,推出的中国节日“奇妙游”系列,为郑州、开封、洛阳、安阳等频频出镜的城市引来大流量。

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图源:视觉中国)

比如,深度参与“中秋奇妙游”文化活动的开封清明上河园,2021年10月的单月游客接待量突破70万人次,创开园20年来历史新高。如今,这里持续爆红。

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汪振军认为,河南文化底蕴深厚,对传统文化的创意转化与创新表达是河南文旅“破圈”的秘诀。

进入文旅下半场,大趋势离不开“场景化”。

今年2月,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名单公布,位于河南中牟县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赫然在列。

为何要提中牟县?因为这里很特别。

以前大家只知道中牟县种大蒜、西瓜和草莓,但鲜为人知的是,短短10余年间,8家主题乐园在这里拔地而起,包括前面提到的电影小镇。中牟已成为集戏剧体验、科技体验、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今年春节假期,中牟县63个演出剧场、每天近1500分钟的演出时长,高峰期单日吸引观剧人次达22万。

传统文化重在传承,难在利用。真正把文化变成资源,把资源变成产品,把产品变成品牌,这个过程实际上很难。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全景。(图源:视觉中国)

从目前来看,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似乎做到了。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占地600多亩,长长的夯土墙后,藏着56个格子空间、21个剧场,成为中国首座全景式沉浸戏剧主题公园,也是全球最大的戏剧聚落群。

走进这座幻城,巧思贯穿在你能感知或感知不到的每个角落,带来前所未有的旅游体验。

“从夏商周到民国,通过所有剧场的串联,把河南的灿烂历史,河南人的心路历程和精神世界,舍小义为大义的文化精神全部展现出来。”景区讲解员告诉记者,不同于看山看水、看历史遗存,这里是用一座城来表达河南人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内核。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文旅“新物种”颇受欢迎。

截至2023年底,开业仅两年半时间,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观剧人次突破1200万。其中省外游客占比达70%,且以80、90后居多。

“去之前,它在我心中是个问号;游览时,它是个感叹号;回家后,意犹未尽,它是长长的省略号。”《人民日报》在昨天报道了一名北京观众游历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后的感受。

记者首次体验后,还想“二刷”。

有媒体称,它就是戏剧版的“迪士尼”。

将优秀传统文化“活化”,湖南也大有可为。

“从城头山到鸡叫城,澧阳平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点有500多个。”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态旅游研究院院长、教授钟永德认为,湖南可以考虑把澧阳平原的史前文化做成一种沉浸式参与式的体验,但目前还是博物馆展陈式的。

作为首届湖南旅发大会代表性项目,集观光、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张家界七十二奇楼项目于去年4月份开业,当年接待游客就达到180万人次。

目前,七十二奇楼每天晚上有三个半小时的沉浸式演出,吸引了大批游客。

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众多游客换上汉服挑灯拍照。

“从研究的角度来看,河南文旅是由顶层思维在设计推动。”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教授郑群明认为,河南地方优秀文化挖掘做得好,并通过传统节日等进行营销传播,对文化进行了很好的创作和再现,有意识地形成了体系。

除了挖掘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同样能催生文旅消费新场景。

近来,河南知名商超胖东来到湖南调改步步高超市,引发火爆效应。只在河南许昌开店的胖东来,是现象级的购物“景点”,日常人流密度堪比黄金周的旅游景区。

“用旅游吸引物这个概念来说,胖东来就属于旅游吸引物。”王少华说,我们现在不能再以过去的景区理念,来定义新语境下的景区。

其实,湖南的文和友和胖东来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的火热,都是消费场景催生了文旅场景的新形态。但胖东来“疼”员工,“爱”顾客的独特企业文化,仍不乏借鉴价值。

年轻态表达,全域“花式内卷”

记者近日走进夜幕下的洛阳洛邑古城,犹如回到盛唐时期的上元灯会。

石桥上、护城河边、文峰塔下,一个个标志景点前,游客络绎不绝,她们身着汉服,在摄影师娴熟指挥下,尽显端庄、妩媚、可爱,宛如梦回大唐。

近年来,洛阳围绕“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文旅发展理念,打造汉服、国潮,全城剧本杀、博物馆奇妙夜、国风穿越节掀起热潮。

数据显示,2023年洛邑古城的游客量超过了1000万人次,其中超六成是女性,18岁到40岁女性占比较高。

这一年,洛阳汉服店新增超千家。有媒体称,汉服成为了洛阳文旅新名片。

连董明珠到洛阳都要体验汉服,也难怪有网友感叹:“没有人能拒绝在洛阳穿一次汉服。”

郑群明身在湖南,但一直关注河南文旅,“河南在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上确实做得比较好,通过沉浸式的再现,迎合了年轻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向往和依恋”。

“景区从资源依赖到内容植入,游客从对景观观赏到注重愉悦体验,政府主管部门从渠道宣传到网红引流。”王少华认为,文旅市场需求在加速更新,内容创新和互动体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河南在探索新媒体传播上,也在紧跟潮流。

比如,2020年冬天,洛阳老君山景区因社交平台上一句“远赴人间惊鸿宴,老君山上吃泡面”迎来打卡热潮,获得了2019年同期7倍的景区收入。

此后,捕捉到创新密码的老君山不断推出潮流、音乐等风格的节事活动,并强化传播。

2023年春季,“特种兵”夜爬老君山的活动在学生群体中迅速走热,持续至今;去年五一假期的“旅行欠条”、老君山观海避暑节等持续掀起强劲的旅游风。

再比如,前段时间洛阳“龙门石窟转场”“大学生廉价版龙门石窟打卡”登上微博和抖音热搜。从“特种兵旅游”到“电子打卡旅游”,人们纷纷感慨“整活”还得看年轻人。

洛阳龙门石窟,游人如织。

这波流量,龙门石窟“狠狠”抓住了,和大学生共创转打卡视频,推出拍照攻略,提供服饰穿搭建议和出行指南,开启“夜游龙门”项目……

采访中,记者在洛阳龙门石窟景区看到,慕名前来打卡的人络绎不绝。00后张翰康和朋友从安徽亳州连夜开车4小时,来这里打卡,就为了拍抖音同款照片,亲历一回。

这是河南文旅创新营销策略的缩影。

这些年,河南联合快手举办“快手网红文旅大会”、联合字节跳动举办“全球文旅创作者大会”,多样化的尝试和创新实践,使得河南文旅频频火爆出圈。

河南深谙要将“流量”变成“留量”,必须坚持在旅游体验和服务上“放大招”。

金甲武士在洛阳高铁站“接驾”公主殿下回城,焦作云台山请老中医坐诊为游客把脉,洛阳送钻石、焦作云台山送珍珠……河南自上而下疯狂“宠粉”。

旅拍作为近几年的新玩法风靡全国,但也存在不少隐形收费、欺骗消费者等市场乱象。

值得一提的是,洛邑古城打造了“洛邑约拍”官方摄影服务平台,摄影师持证、身着统一制服上岗,游客通过扫描小程序输入拍摄需求,平台认证的摄影师可以报名抢单。

此外,平台为交易顺利进行提供担保,游客后期也可以对摄影师的服务打分。这无疑大大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

随着“Z世代”成为文旅主流消费群体,河南的各地、各景区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中国新闻周刊》甚至评价,河南已成“花卷之省”。

景区之间互为鲶鱼的“花式内卷”,或许也是“只有河南”的另一种答案。

“年轻人的‘搜商’很高,他们能快速寻找各种信息解决问题,可见河南文旅对年轻人的心理做了深入研究。”郑群明认为,旅游消费市场日渐成熟,旅游做得好不好,游客会用脚投票。

相关报道:

合肥的“科里科气”是怎样炼成的丨中部崛起·他山之石

螃蟹(旧版).gif

来源:红网·观潮的螃蟹

作者:何超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红网新闻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news.rednet.cn/content/646849/68/1393647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