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是一场跨越山海的书香之约,更是一次平凡灵魂与文学光芒的双向奔赴。从皖南虫鸣的夜到上海璀璨的展台,一位农民出身的写作者用七年时光完成了从仰望到对话的蜕变。
当泛着油灯味的散文化作铅字专著,当献上的书册被文学大家郑重接过,我们看见文字如何凿穿阶层与地域的壁垒,让匍匐于泥土的生命也能照见星空。王跃文题赠墨迹里流淌的,不仅是对于个体书写的认可,更是文学原野上生生不息的接力——每一个执笔的普通人,都正在成为照亮他人夜路的微光。
本文见证的从来不止是追星的热忱,更是文学如何将世俗生活煅烧成永恒。
文丨俞乃思
皖南山乡的夜,总被虫声与油灯填满,阅读成了我生活中最温暖的慰藉。而深具影响力的湘籍文学大家王跃文的文字,是灯芯上跃动的火苗,将琐碎的日常煅烧成通透的琉璃。让我成为了他的忠实读者。得知他将在2025年上海书展举办“世俗生活,有情人间”读者签售会,我内心如潮涌,难以自持。那一刻,我毅然决定,踏上这趟从繁昌西站至上海虹桥的高铁,奔赴这场期待已久的书香之约,开启我的第二次“追星”之旅。
当我踏入上海书展的现场,就像走进了一座知识的繁华都市,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每一本书都像一扇虚掩的门,轻轻推开,便能窥见另一个时空的悲欢。而王跃文签售会的场地——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Z-01(湖南主宾省展台活动区)早已被热情的读者围得水泄不通,大家的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偶像的敬仰。我努力穿过人群,找到一个能近距离聆听他声音的位置,心中满是紧张与期待。
终于,王跃文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他面带微笑,眼神中透着睿智与温和,瞬间让现场的气氛达到了高潮。他微笑时眼尾泛起细纹,如书页翻折的痕迹,目光却似古井深潭,沉淀着半生文学的重量。在开讲互动环节,他分享着自己的创作历程和对文学的深刻见解,每一句话都如春雨润土,悄然滋养我思想的根系。他谈到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如何从平凡的世俗生活中挖掘出那些触动人心的故事,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他作品的魅力所在。那一刻,我仿佛跟着他走进了他笔下的世界,感受到了那些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我想起7年前,2018年5月22日,在湖南长沙参加《时代邮刊》笔会时,我第一次见到王跃文。那时的我,只是一个热爱文学的普通农民,站在人群中,远远地望着他,心中满是崇敬。而这次,我有了一个更近距离接触他的机会。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将随身带来的自己的专著《“无证记者”的新闻课》(四川民族出版社,2019.7)献给了他。这本倾注了我心血的书中,刊有我第一次与他相见的散文,那是我珍贵的回忆。没想到,他高兴地接过了书,脸上露出了真诚的笑容,还与我在台上合影留念。那一刻,我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激动得眼眶都湿润了。
这并非我们的初次相见。七年前的长沙笔会上,那个遥望他的农民身影,如今已携着自己的作品站到了他面前。那天,我听他讲了一次课。他并不认识我。为什么要写他?是因为他讲的一些事情,他说的一些道理,不光对我们新闻界和搞文学创作的同行有用。对每个人的生活,对人生都有所启迪。思想和知识给了王跃文一种巨大的磁力,给了他独特的眼光和巨大的成功。他不认识我,但是,他讲的这些,值得我告诉你。
当天,王跃文还专门为我题了字:“新闻是历史的初稿,报告文学亦是如此。俞乃思秉持史笔写作,其诚可赞,其文可嘉。”看着这些饱含鼓励与肯定的文字,我心中充满了感动和力量。这不仅是对我写作的认可,更是对我多年来坚持文学梦想的一种激励。它让我明白,无论生活多么平凡,无论身份多么普通,只要心中有热爱,有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就一定能在文学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上海书展,同时是“书香中国”上海周,不愧是一场文化的盛宴。首次推出“双主场”,打破传统书展的时空边界,为市民读者奉上一场形式新颖的阅读嘉年华。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看到了无数像我一样热爱阅读、追求知识的人。王跃文在这里与各地读者及文学界人士交流,不断拓展着自己的文学创作思路,传播着自己的文学观念。他的作品《大清相国》改编的话剧在上海公演取得巨大成功,王跃文在观看话剧首轮演出时感动得眼睛湿润,更是证明了上海这座城市对文学艺术的包容和支持。上海,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壤,孕育着无数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成为了作家们成长和发展的福地。
上海书展火热开启,湖南文艺出版社准备了看不完的精品好书。王跃文的《国画》《大清相国》《梅次故事》等代表作及王跃文经典套装深受读者喜爱,现场读者纷纷购书,排起长龙等候签名。《大清相国》中宦海沉浮的镜像,何尝不是当代人精神困境的隐喻?上海舞台上的话剧掌声,正是文学跨越时空的共鸣。王跃文耐心回应每一位读者,全程投入,签售时长超两小时,人群如密织的网,每一双高举的手都似枝桠,渴望触碰那片文学的树荫。
这次上海书展之行,对我来说,是一次“追星”的经历,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成长。阅读是劈开混沌的斧,写作是缝合时光的针,而书展便是匠人齐聚的作坊。这不仅是与心仪作家面对面交流的珍贵机会,更是深度对话文学、探寻人生智慧的难得时刻。它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文学梦想,也让我看到了文学的力量。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阅读和写作就像一股清泉,滋养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宁静的精神家园。
回到山乡的夜晚,书展的灯火仍在我心头未灭。王跃文的赠言与村民们的笑脸交织,成为我笔下新故事的序章。我相信,只要心中有梦,有对文学的热爱,无论前方的路有多么崎岖,我都能坚定地走下去,书写属于“素人写作”的文学篇章。
(作者简介:俞乃思,1966年出生,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农民作家)
来源:红网
作者:俞乃思
编辑:黄河
本文为湖南红网新闻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