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上的朝霞浸染天际,勾勒出中联重科智能车间的几何剪影;晋北高原的风车矩阵徐徐转动,为三晋大地注入绿色动能;巢湖之畔的量子实验室里,纠缠的光子正编织着未来的经纬……在中国地理版图的"心脏",中部六省以山河为琴,以创新为弦,#向上中国 中部六省挺“脊梁”#。
湖南:智造星火可燎原
在湖南长沙广汽埃安的车间里,机械臂划出优雅的弧线,53秒,一辆新能源汽车组装完成。这是湖南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缩影。2024年,湖南加速建设“4×4”现代化产业体系,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3%,制造业增长7.9%,新兴产业如航空航天、北斗规模应用、低空经济等蓬勃发展。湖南不仅挺起了制造业的“脊梁”,更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前沿材料、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中抢占先机,创建了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与此同时,湖南“1+2”国家实验室体系加快构建,十大技术攻关项目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72项。从智能制造到未来科技,湖南正以昂扬的姿态,书写中部崛起的新篇章。
湖北:五新引领逐苍穹
在湖北武汉中国光谷的小米智能家电工厂建设现场,机车轰鸣,500多名建筑工人和上百台大型机械同步作业,冲刺交付。这是湖北产业升级的生动写照。2024年,湖北经济总量突破6万亿元,同比增长5.8%,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快速壮大,现代化工、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突破万亿级规模。湖北不仅挺起了产业发展的“脊梁”,更在高端AI芯片、合成生物、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中抢占先机。与此同时,湖北深入实施数字新基建、开源新体系等“五新工程”,新建5G基站2.3万个以上,为中部崛起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山西:黑色能源焕新绿
在山西太原的钟楼街上,随着《黑神话:悟空》的爆火,“跟着悟空游山西”主题文创产品吸引了一拨拨游客,这是山西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与此同时,山西日盛达太阳能科技的原片车间内,智能化设备高效运转,绿色能源产品从这里走向全国。2024年,山西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83%,绿电外送量居全国第一,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山西以“数智化”矿井和绿色能源为依托,挺起了高质量发展的“绿色脊梁”。
安徽:量子跃动江淮潮
在安徽芜湖的朱家桥国际集装箱码头,一辆辆奇瑞汽车整装待发,即将奔赴世界各地。这是安徽制造业蓬勃发展的缩影。2024年,安徽汽车整车出口量跃居全国首位,全国每出口4辆汽车就有1辆安徽造。与此同时,在合肥的量子实验室里,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成功运行,标志着安徽在量子科技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安徽,这片充满创新活力的土地,正以量子科技、合成生物、空天信息等前沿领域为引领,挺起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脊梁”。
江西:数字领航起宏图
在江西南昌龙头岗码头,龙门吊有序装卸满载生产料件的集装箱,博世电驱动系统项目现场挖掘机轰鸣。这是江西制造业蓬勃发展的缩影。2024年,江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电子信息、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等产业持续“高歌猛进”。与此同时,江西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作为“一把手工程”,全省上万家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5家企业成为全国“数字领航”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江西不仅挺起了工业经济的“硬脊梁”,更在航空、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中加速布局,积极培育生物制造、低空经济、氢能等未来产业,让江西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
河南:中原砥柱立新章
在河南郑州比亚迪的生产车间里,全自动化机械臂流水线忙而有序,一辆辆新能源汽车缓缓下线。这是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2024年,河南经济总量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粮食总产量达1343.9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河南不仅挺起了农业与工业双轮驱动的“中原脊梁”,更在人形机器人、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碳基新材料等未来产业中加速布局。与此同时,河南持续推进科技创新,省实验室体系建设从无到有,27家省实验室及6家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运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部六省,不仅是地理上的“脊梁”,更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脊梁”。在这里,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交织,绿色转型与未来布局并行。从湖南的智能制造到湖北的商业航天,从山西的绿色低碳到安徽的量子科技,从江西的航空产业到河南的未来产业,中部地区正以昂扬的姿态,书写着新时代的崛起篇章。
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每一寸土地都涌动着向上的力量。中部六省,正以昂扬之势、创新之为,挺起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脊梁”,向着更加辉煌的未来迈进!
执行策划:周逸峰 陈海波
统筹:邓琴 杨抒怀 陈伟 徐丹 潘锦霞
文案:翁子茜 刘明珠
设计:邓尧
宣传:李燕妮 李流流 吴怡平 周菁 孙磊 王先文 邹忠辉 张千红 李波
来源:红网
作者:集体
编辑:刘惟烜
本文为湖南红网新闻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