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2025年全国两会红网·时刻新闻系列评之二
□陈晓丹
轻雷隐隐初惊蛰,绿柳依依正逢春。
春天的两会如期而至。3月5日,首场代表通道在北京拉开序幕。科技、医疗、养老、强军,一个个关键词在代表们分享中,变得更加清晰、立体、丰满。
走上代表通道的,有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南京心血管医生张俊杰,基层养老院院长格西王姆等6位代表。他们侃侃而谈,打开世界认识中国的时代窗口,也展现出新时代中国自信、自立、自强的昂扬姿态。
科技创新,迈出“奋进中国”的步伐。
在今年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无疑为广大民营企业树立了信心,解放了思想,甩开了束缚。
从雷军代表第一个出场可以看出,民营经济与科技创新,是未来中国可堪重任的两大支撑。
民营企业一直是创新的“孵化器”“强引擎”。科技创新唯实不破,唯快不破。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突破产销量的世界纪录、DeepSeek等人工智能打破国外垄断、量子通信领域实现全球领跑……
百花齐放,做实事、抢机遇,让中国企业不断突破西方“卡脖子”技术,把核心技术用到各个终端,走向世界科技的潮头浪尖。
品牌创新,展现“开放中国”的胸怀。
周云杰代表的发言,则回答了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方法论问题。
海尔坚持25年实现海外市场盈利的背后,实际上蕴含着全球化进程中三个颠扑不破的方法和理念,那就是坚持、创新、共赢。
可以说,开放的中国要有融入世界的眼光。任何闭关自守、妄自尊大,既不合时宜,也不利长远。
开放的中国也要有品牌创新的意识。一是坚持开创中国人自己的世界品牌;二是把科技创新作为品牌立足世界的关键变量;三是融入海外,在共创共建中实现共赢。
只有将品牌创新视为企业出海的解码器,中国产品才能向中国品牌、世界品牌脱胎换骨,实现“开放中国”与广阔世界的双向奔赴。
基层创新,唱响“青春中国”的旋律。
从北国冰封到南国椰林,从西北高原到东海岸线,基层履职创新的活力,夯实着中华大地国泰民安的基底。
在医院,代表心系百姓药罐子、针管子、钱袋子,为民请命,让百姓花更少的钱治好病,花最少的时间办好事。
在养老院,代表把老年人“关键小事”作为履职“头等大事”,让智慧养老、温暖社区托起敬老爱老的传统和老龄化社会的新希望。
在军队,代表将汗水凝结为战斗力,用新思维新方式,提升军队保家卫国底气、克敌制胜信心,奋进强军一流。
人民代表为人民。青春中国欣欣向荣,活力就藏在“人民至上”中,就体现在代表履职为民、创新服务的每个日常、每个点滴。
绿水青山,晕染“美丽中国”的诗篇。
正如全国人大代表张天任所分享的,27年来,他经历了“千万工程”带来的山乡巨变:“千万工程”换回了绿水青山、绿水青山换来了金山银山、石榴抱籽促进共同富裕。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生态治理到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让每个身临其境者可感、可知、可触。无数“富村山居图”“绿水青山图”在沃野平畴间晕染出如诗如画的美景。
美丽中国的长诗不会落幕。关键力量是党的创新领导,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贯彻落实,是人民代表职能的充分发挥。青山作证,绿水长流,这是中国之机,更是中国之幸。
人民,只有人民。人民始终是驱动世界发展的伟力,创新始终是人类进步的钥匙。只有扎根人民沃土,才能奔涌出跨时代的创新力量,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里,创造出属于中国人的荣光。
相关链接:
来源:红网
作者:陈晓丹
编辑:李意一
本文为湖南红网新闻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