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沈大业
坐火车出行时,车轮撞击铁轨的“哐当”声里,如今多了些翻书的沙沙声。在广铁的列车上,随处可见贴在座位旁的电子书二维码,车厢角落还设有小小的书吧,不少乘客捧着手机或书本看得入神。这可不是电影场景,而是近日“发现最美铁路·粤东腾飞新引擎”网络宣传活动的采访团成员亲眼所见的真实景象。从昔日的“移动图书馆”到如今的“广铁悦读”小程序,火车不仅承载着旅客,更成为装载故事和知识的流动书房。

以往坐火车想看书,常遇两大困扰:手机无信号无法阅读电子书,携带厚书又过于沉重。铁路工作人员琢磨着,干脆与在线阅读平台合作,推出“书香列车”,乘客只需扫描车厢内的二维码,便能免费阅读大量电子书,相当于将图书馆装进口袋。经过努力,广铁与铁道出版社联手推出“广铁悦读”小程序。无需下载App,提前缓存好书,即便进入隧道无网络也能阅读。至今,广铁所有列车均已启用该小程序,累计48万人使用,点开次数超过85万。这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铁路服务理念的转变:现代人不仅追求快速出行,更希望在旅途中过得有意义。
仅有阅读工具还不够,需有吸引人的内容。广铁采用“1个平台+N场活动”的模式,将冷冰冰的车厢变为交流互动的场所。“广铁悦读”小程序如同大书架,书籍常换常新;乘务员们则担任“阅读推广员”,不时组织乘客探讨《水浒传》中的英雄或《老人与海》中的坚韧老者。

同时,在细节上做得尤为出色:京港、沪港动卧列车的每个包间均配备小书架,既有纸质书也有电子书码;广深城际列车则将餐车吧台改造成“微型书吧”,墙上贴着老火车海报,桌上摆放绿植,在此品咖啡阅书,宛如置身书店。
从“书香列车”到“广铁悦读”,虽仅增一小程序,却蕴含铁路新思路:火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文化纽带。每趟列车如同移动的文化站,将城里的新书、乡下的故事,以及老一辈的手艺与年轻人的创意,沿铁轨传播。

国家正倡导建设“书香社会”,铁路此举可谓巧妙。全国2.5万公里高铁线路,每日众多旅客乘车,若每趟列车都能让人静心阅读,其影响力远超几座图书馆。正如广州至潮汕的高铁,昔日3小时旅程,乘客多睡觉或刷手机,如今不少人则会说:“趁机看半本书再下车。”
这些举措表面上是增设小程序、摆放书架,实则是铁路人思考如何让出行更富有意义。当火车穿越山川城乡,将书籍与故事带给更多人,我们感受到:这个“流动的中国”,不仅在加速奔跑,更在增添文化韵味。
来源:红网
作者:沈大业
编辑:黄河
本文为湖南红网新闻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