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珉颖 报道
当地时间4月3日,乌克兰国防部发布一系列基辅市布恰镇平民死亡的视频和图片,指控是俄军在占领布恰期间所为。俄罗斯对此坚决否认,怒斥乌克兰和美西方散布谣言。
短时间内大批在欧俄罗斯外交人员被驱逐,欧美再次升级对俄制裁,这是否会使得前五轮谈判来之不易的积极成果付之一炬?事件未来走向将会如何?红网时刻记者专访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张弘。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张弘。
记者:“布恰事件”被曝48小时之内,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丹麦等欧洲十余国相继驱逐部分俄外交人员。这意味着什么?
张弘:这说明俄与欧洲国家的关系进一步的恶化,对话的大门正在关闭,这将使得二者不仅经济脱钩,双边外交互动也停摆。
“布恰事件”爆发以后,俄乌谈判实际上停滞了,西方用经济制裁和外交围堵压制俄罗斯,同时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大量军援,俄乌冲突有可能被拖入持久战。人道主义惨案也使俄罗斯的国际形象受损。
在没有进行所谓的国际调查前,欧洲各国就给俄罗斯定罪,并跟随美国不断加码制裁,是不明智的。这些手段对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毫无帮助,仅仅是为了达到美西方的政治目的,而俄罗斯和欧盟都要付出较大的经济代价。
记者:俄乌第五轮谈判,乌克兰已经明确表示可以保持中立,不加入军事集团。但在当地时间4月5日,泽连斯基在推特上表示:如果明天北约邀请我们加入,我们会答应。几天之内,乌克兰从妥协变得更加强硬,这后面隐藏了怎样的动因?
张弘:第五轮谈判时,促成俄乌双方达成一致的因素有很多。乌克兰同意放弃加入北约,实行中立,基本上满足了俄罗斯的安全关切。其次,俄罗斯同意停止全面军事进攻,缓解了乌克兰的安全压力。第三,北约拒绝直接出兵,让乌克兰认清现实。
但值得注意的是,乌克兰在第五轮谈判提出,可以不加入军事集团,但仍要求加入欧盟,这说明乌克兰在政治、经济上仍然认可西方,不愿意回到与俄罗斯在一起的过去。
此次“布恰事件”无疑使得俄乌局势“雪上加霜”。它为何会在此关键时刻出现,值得深思。未来或许会有越来越多平民伤亡的录像和照片曝光,舆论战会不断升级,使得用和平手段解决军事冲突的难度越来越大。泽连斯基的态度转变或许也跟北约的援助有关。事实上,美国想利用俄乌冲突重新整合跨大西洋联盟的目的已经达到,北约已经复活了,欧洲国家都在大幅增加军费,并且决定放弃便宜的俄罗斯能源,转而购买美国的液化天然气。让俄罗斯一直深陷战争与舆论谴责的泥潭,对美国为首的北约无疑是有益的。
记者:这场冲突会影响现有的世界格局吗?
张弘:这场冲突肯定会对现有的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
首先,俄与西方国家的经贸合作受到很大影响。即便俄乌能够签署和平协议,西方也很难回到从前,欧洲认识到自己必须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世界能源格局多元化和自由贸易体系也会分化。
其次,即便俄乌双方达成和平协议,战争已经深度破坏了两个东斯拉夫民族的感情,两国关系也很难回到从前。历史记忆和现实威胁会让俄罗斯与乌克兰分道扬镳。
最后,俄罗斯与北约的军备竞赛和地缘安全对峙将长期存在。俄罗斯与北约的安全互信严重受损,双方未来都将对方作为主要的安全威胁。欧洲国家受俄乌冲突影响也会走上扩军备战的道路,俄罗斯和西方国家的安全信任很难在短期内修复。
相关报道:
俄乌冲突·红网专访丨张弘:美国将乌克兰视为挤压俄罗斯的前沿阵地与棋子
俄乌冲突·红网专访丨闻竞:拨开疑云,看清冲突背后的美国“影子”
俄乌冲突·红网专访丨谢晶仁:美国“拱火” 乌克兰还得靠自己“灭火”
来源:红网
作者:陈珉颖
编辑:周怡琳
本文为湖南红网新闻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news.rednet.cn/content/2022/04/07/11097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