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6月16日,由国务院新闻办组织的境内外网红大V内蒙古自治区“幸福就在这里”主题参访活动正式启动,参访人数30人,活动为期8天。参访成员将通过实地走访和亲身感受,讲好内蒙古自治区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的精彩故事。
大召广场边上有一条繁华璀璨的塞上老街。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朱丽萍 内蒙古报道
走进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塞上老街,380米长的街巷布满了非遗手工艺品店、特色小吃摊,川流不息的市民游客,熙熙攘攘的吆喝声音,凑成一股延绵不绝的烟火气,升腾在两排古风古韵的建筑之间,宛然一幅“富贵迷人眼”的璀璨繁荣景象。
塞上老街整条街区建筑保留明清式建筑风格,夜晚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塞上老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历史文化旅游区内,是呼和浩特市唯一保存完好的明清一条街,是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大召历史文化旅游区内,灯火通明有如大唐“不夜城”即视感。
塞上老街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最早叫朋苏克街,后来改称通顺街。在大盛魁等商号兴起后,随着归化城发展成为商业重镇和文化重镇,老街就成为一处市井之地,商肆如云。
一家商铺门口设置了一个网红打卡装置。
近年来,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当地政府对老街上的传统建筑、文物古迹进行保护性修缮。街区内88处不可移动文物、37个非遗项目和16家老字号为这里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如今这里不仅保留着传统古朴的风貌,更集聚了许多现代元素。
非遗手工艺人凝神创作,漫步老街的游客放慢脚步驻足观赏。
塞上老街聚集着各式特色的新业态,处处人头攒动,迸发新活力。一张羊毛毡、一只电烙笔,在手艺人手里,几分钟就能“涂抹”出一张非遗产品羊毛毡烫画。画风简约又具民族特色的十二生肖和草原风景烫画深受游客喜爱。
塞上老街两侧,牛皮包、羊角梳、民族风首饰、古玩特产等商品琳琅满目。
月明楼。
月明楼位于玉泉区大召前街,是一处美食景点。传说当时康熙皇帝微服到归化城的月明楼就餐,被店主敲诈勒索,堂倌刘三帮其解围。后刘三升为掌柜,月明楼成为当时归化城名气最大的茶馆戏楼,并获得御笔题额“月明楼”。这段康熙私访月明楼的故事被流传下来,大召寺内的古画《月明楼》成为这段传说的实物见证。
古色古香的古街氛围里开了几家充满现代感的文创咖啡店。
通顺大巷尽显老街新活力。
晚上“八点半”,越夜越精彩。此时的呼和浩特大召广场,人气正旺,夜生活刚开始。
这座巨大的雕塑是蒙古族的首领阿拉坦汗坐像。阿拉坦汗生于1508年,是成吉思汗17世孙,一生骁勇善战,军功卓著,重视农业生产,发展手工业,是明朝土默川军事经济发展的开创者之一。
大召广场上的歌舞表演引来群众围观。
随着今年“五一”假期间,呼和浩特市在大召广场开启音乐美食季活动以来,夜生活更丰富,夜经济更活跃。人们在夜食、夜购、夜游、夜娱、夜文、夜体等方面迸发新活力。
街头艺人表演二人台并现场直播。
来源:红网
作者:朱丽萍
编辑:张云帆
本文为湖南红网新闻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