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为转向架做“CT”的机器人“医生”

来源:红网 作者:周震 编辑:肖拓 2025-10-28 22:22:52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4.png

红网时刻新闻10月28日讯(记者 周震)10月28日下午,“发现最美铁路•粤东腾飞新引擎”网络宣传活动采访团一行50余人走进广州南动车运用所,打卡解码中国高铁飞速发展的智慧密码,与为动车组安全运行和高效检修提供有力可靠保障的大国工匠们面对面对话。

广州动车段转向架车间北侧的构架完工区域,三个身手敏捷的机械手臂熟稔地在转向架四周仔细探看着,随着探头阵阵白光一闪而过,一次专属于转向架的“健康检测”就完成了。这是转向架车间动车组检修作业的新帮手——转向架完工机器人。

图片5.png

长期以来,为探索新生产模式、提升检修效率,转向架车间不断推进智能化建设。完工机器人自投入研发以来,经过持续深入地学习和认知拓展,已然成为机械师们密不可分的“伙伴”。

转向架完工检查是转向架作业的最后一项工作,被誉为守护转向架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卡。而一个转向架多达95种部件、240个零部件,不同位置的安装要求不同,人的检查难免出现疏漏。引入智能机器人的目的就是通过机器人“大脑”中标准图片对各部件状态进行识别,为人工检查查漏补缺,从而进一步守护转向架的质量安全。

图片6.png

操作台前,随着转向架进入检测区域,转向架车间职工刘乔宇熟练地输入转向架型号并完成设备调试,完工机器人迅速通过机械臂上精度达0.5mm的3D视觉传感器对转向架各关键部件进行扫描,并按照算法自动识别故障。根据前端显示器反馈的识别结果,刘乔宇立即对故障进行复核:“顶部空气管路连接头异常已确认,现进行复核并处理。”从发现问题到问题处理完成不到5分钟,整个流程顺畅高效。

“过去检查一个构架需要四人协作,耗时约30分钟。如今有了完工机器人的协助,最快15分钟即可完成检测,加上人工复核,整个流程也不到30分钟,既快捷又省心。”刘乔宇兴奋地介绍。

图片7.png

完工机器人不仅是整治故障的好医生,更是亦师亦友的好伙伴。虽然有着大数据、图像识别、算法学习、自主巡航定位等技术优势,但想要让其实现并超越人工检查,就需要将给人制定的工艺和方法通过逻辑语言“教给”机器人,通过不断采集图像与存储在机器中的标准图片进行判别练习,使其逐渐掌握这项技能。目前单个转向架的检测项点由最开始的800个增加至2000个,故障检出率平均可达96.7%。

图片8.png

转向架车间完工检查组班组长袁浩说道:“在完工机器人的培训过程中,我们通过不断匹配图像识别技术、研究机器人检查臂行走轨迹等问题,自身对完工检查的理解也越加深刻。一开始是我们教它,现在随着算法学习逐渐成熟,我们也可以从它的检测结果中查补缺漏、总结问题、互相进步。”

图片9.png

如今,转向架完工检查岗位依托“机检+人检”的方式,日均检修动车组转向架1.5组,检修效率提升50%。更重要的是,随着对完工机器人使用的不断探索,一批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智能化、专业化职业人才也不断涌现,并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来源:红网

作者:周震

编辑:肖拓

本文为湖南红网新闻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news.rednet.cn/content/646954/62/1538739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