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闫钰
10月28日,“发现最美铁路·粤东腾飞新引擎”网络宣传活动在广州启动。来自中央、省市网络媒体记者、网络正能量骨干等50余人组成的发现团深入粤东高铁沿线,以笔触与镜头记录下钢铁动脉如何重塑山河、赋能发展。
从珠江之滨到潮汕平原,从客家山区到沿海经济带,一条条高铁如银色巨龙纵贯山川,跨越江河,成为粤东腾飞的新引擎,更成为助力粤东发展的“最美密码”。
最美密码,藏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画卷里。“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穿越粤东北的列车窗外,群山叠翠、碧水蜿蜒,构成一幅流动的岭南山水画卷。高铁巧妙地将红色圣地、客家围龙屋、潮汕骑楼群等景观“串联成线”,形成独具特色的文旅走廊。车窗内外,自然景观与钢铁丝路相映成趣——列车驶过汕尾红海湾,窗外是碧海金沙、帆影点点;穿行在梅州山区,则是茶园层层、炊烟袅袅的田园风光。这一幅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画卷,因高铁而更加生动鲜活。
最美密码,藏在工程与科技的攻坚突破里。“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粤东北地形复杂,山地丘陵占比高,而在这背后,是无数铁路人的智慧与汗水:钢轨“绣花工”在万籁俱寂中完成毫米级精度的检修;“竖琴”演奏家为铁路大桥开展全身“体检”;“钢轨神医”用探伤车为线路进行精细检查。工程建设的数据同样令人瞩目:广汕高铁开通后,广州至汕头车程缩短至1.5小时,粤东城市群与大湾区“一小时经济圈”成为现实。这些数字背后,是中国工程技术的飞跃与突破。
最美密码,藏在发展与民生的双向奔赴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铁不仅拉近了地理距离,更促进了心灵相通。作为粤东规模最大、接驳功能最全的铁路站房,汕头站用16根“榕树”“红头船”“海浪柱”勾勒出余韵悠长的独特乡愁。更令人欣喜的是,高铁为乡村振兴插上了翅膀。梅州客家乡村民宿因高铁客流而红火,汕尾沿海渔村海产通过高铁冷链端上珠三角餐桌,潮汕传统手工艺品也依托高铁物流网络拓宽销路。人才、资金、技术等发展要素顺着铁轨向乡村持续流动,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产值”。
钢铁丝路交织成网,粤东大地焕发新生。随着“八纵八横”高铁网不断延伸,粤东地区将更深入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家沿海经济带的重要一环。
当列车驶过粤东的青山绿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条交通干线,更是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一条美好生活之路。这条路,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也连接着每一个普通人的梦想与希望。
来源:红网
作者:闫钰
编辑:黄河
本文为湖南红网新闻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