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网专访丨孙成昊:“北约”是美国控制欧洲的重要抓手

来源:红网 作者:陈珉颖 编辑:江雪 2022-04-15 10:46:44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20415114716.jpg

4月7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北约总部,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北约外长会后举行新闻发布会。图片来源:新华社。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珉颖 报道

当地时间4月6日至7日,为期两天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外长会议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四个亚太国家外长也受邀出席会议。其中,日韩代表是首次参会。

“北约”开会,邀请亚太国家出席,这释放了哪些信号?会议首次明确提出应对“中国增长的影响力”和“国际上的胁迫政策”,这意味着什么?“北约”作为冷战时期的产物,其历史任务早已完成,为什么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红网时刻记者专访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孙成昊。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孙成昊。

“北约”最大“股东”美国导演的闹剧

记者:当地时间6日至7日,“北约”召开外长会议,日韩也首次受邀出席,这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孙成昊:众所周知,“北约”是在美国主导下的一个跨大西洋军事同盟组织,所以它大部分是体现美国对于地区安全的意图与诉求。因此,本次“北约”邀请日本与韩国体现了美国依然想要把更多的战略资源投向印太地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亚太地区。

另外,在俄乌危机的背景下,韩国即将换届,新总统要上台了,这次受邀出席“北约”外长会议说明韩国的对华政策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或许,新的领导人会跟美国走得更近一些。同属一个地区,韩国或许认为中国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而对于日本来说,类似的倾向是一以贯之的,希望跟美国在军事防务上能有更多的绑定。日韩此刻看到了一个或许能跟北约合作的机会,实际也是跟美国合作的机会。

因此,现在我们看到的日韩受邀出席“北约”外长会议,一方面是美国在推动自己的印太战略,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日韩在此时希望能跟美国有更多的绑定。

记者:“北约”本次会议明确提出应对“中国增长的影响力”和“国际上的胁迫政策”,这矛头已经官宣直指中国了对吗?

孙成昊:是的!事实上,“北约”在2019年特朗普任内时就曾提出过中国也是北约的一个挑战。但北约将目标对准中国,尤其是在俄乌冲突仍在持续的大背景下,是非常不明智,也是非常危险的。

一方面,美国虽然是“北约”最大的“股东”,但它还有其他成员国,尤其是还有很多欧洲成员国,他们并不想把中国视为安全威胁。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欧洲成员国更急迫的需求是解决俄乌冲突,对他们来说,俄罗斯才是现阶段最大的安全挑战,是最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此时将矛头指向中国,并不符合其他盟国的安全关切。

另一方面,美国一直要求中国在俄乌冲突问题上支持乌克兰,调整对俄政策以配合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但在此时,又突然将中国放在北约的对立面,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扭曲的行为。一边说要中国配合自己,一边又把中国放在对立面,相信这样的行为对于任何一个有理性的国家都是不可接受的。

记者:那我们该怎样应对美国的这种官宣对立呢?

孙成昊:首先,现阶段北约的官宣暂时只停留在口头。事实上,不论是美国还是北约,都曾有过中国是最大竞争对手的观点表达。

其次,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亚太地区其他国家是否欢迎或者接受北约的介入?是否愿意看到中美关系的恶化?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亚太这么多年的繁荣发展,就是因为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以东盟国家为例,他们还是希望能够中美能够和平相处,他们两边都可以做生意,这是一种最好的状态。前段时间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访美,就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要深耕周边,把周边地区的关系维护好。比如说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继续好好地推动,在周边地区跟这些国家保持比较好的经贸往来。

同时,我们还是要跟欧洲国家保持一个很好的沟通和交流。北约不是美国一家说了算,也要考虑到欧洲成员国的一些想法。前不久的中欧首脑会议,在当下的背景下便是意义非凡了。

对于美国呢,我们也要保持沟通。就像我们一向倡导的那样,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北约”东扩就是地区安全最大的威胁

记者:本次“北约”会议还邀请了乌克兰、芬兰、瑞典、格鲁吉亚,这4个国家是有意加入“北约”的。这是否意味着他们会在不久的将来正式加入,“北约”东扩的脚步会进一步加快?

孙成昊:有这种可能。俄乌危机爆发,让他们认为只有依靠北约的安全保障,才能保证他们作为主权国家的安全。

而“北约”对这四个国家的邀请,也有些笼络人心和安抚的色彩。虽然他们不是成员国,但依然与“北约”保持着比较紧密的联系。个人认为,四国如果马上提出申请加入“北约”,按程序走流程问题不大。但如果说火速加入“北约”的可能性比较小,还是需要时间。

记者:本次俄乌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北约”东扩,如果乌克兰、芬兰、瑞典、格鲁吉亚四国再成功加入,进一步东扩的“北约”会对国际社会的稳定与秩序产生什么影响?

孙成昊:“北约”不断地东扩对整个欧亚地区的安全是非常不利的。

曾经,美国试图将俄罗斯也纳入到由其主导的欧亚安全框架中去,但没能成功。因此,“北约”不断地东扩,主要是针对俄罗斯的行为。“北约”的东扩给俄罗斯造成巨大的压力,势必会有高压下的反弹,而此次俄乌冲突的爆发就是这种反弹。

在俄乌双方还未能达成一致,完成和谈的情况下,“北约”继续东扩,只会让僵局更僵。未来也可能还会在其他地方出现类似危机,整个欧亚大陆将陷入到一种安全困境的死结里。

北约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应该是东扩,而是回到谈判桌,跟俄罗斯商量出一个能够符合大家共同利益的欧亚大陆安全架构的安排,这才是更好的出路。

不断寻找战略目标,是“北约”存在的必要条件

记者:“北约”是冷战的产物,但为何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退出历史舞台?

孙成昊:军事组织一般是因某个外部威胁催生国家间的联盟。“北约”是冷战的产物,因为冷战期间,他们与以苏联为首的“华约”是敌对关系,他们认为“华约”是一个非常大的外部威胁。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他们曾经认为的外部威胁没有了,“北约”本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但是美国一直在为“北约”寻找下一个外部威胁。从俄罗斯到恐怖主义,再到刚刚提出的应对“中国增长的影响力”和“国际上的胁迫政策”,都是这种逻辑。大概从2019年开始,特朗普就一直在努力将美国塑造成北约最大的威胁。而欧洲很多国家也在美国的语境中慢慢地被洗脑。

不停地寻找“假想敌”是“北约”存在的必要条件,而“北约”又是美国控制欧洲的重要抓手。欧洲各国一直在寻求战略自主,自特朗普上台后,这种战略觉醒的脚步在加快。法国总统马克龙就曾表达过要建立自己的“欧洲军”。俄乌冲突给了美国一次机会,一次强化北约安全纽带的机会。美国不断地制造“假想敌”也是为了巩固美欧之间,美为主的地位。

美国的每一个决策都有很丰富的内涵,有针对俄罗斯的,针对中国的,也有针对欧洲的,抓住盟友,打击对手,其最终目的万变不离其宗: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

相关报道:

俄乌冲突·红网专访丨张弘:美国将乌克兰视为挤压俄罗斯的前沿阵地与棋子

俄乌冲突·红网专访丨闻竞:拨开疑云,看清冲突背后的美国“影子”

俄乌冲突·红网专访丨谢晶仁:美国“拱火” 乌克兰还得靠自己“灭火”

俄乌冲突·红网专访丨孙成昊:局势已超预期,美努力让自己成为受益者

俄乌冲突·红网专访丨赵晨:冲突升级,欧洲民众已开不起暖气

红网专访丨孙成昊:美国并非和平的热爱者

红网专访丨陈向阳:俄乌冲突再次验证美国说谎成癖的本性

红网专访|张健:美国对欧盟的一贯政策 说是结盟实则利用

红网专访丨张弘:“布恰事件”扑朔迷离,“北约”或已复活

来源:红网

作者:陈珉颖

编辑:江雪

本文为湖南红网新闻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news.rednet.cn/content/2022/04/15/1112312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